百渎
在今江苏宜兴市。市西南为上渎,市东北为下渎。《方舆胜览》卷4常州:百渎“上百渎至宜兴县五十七里,下百渎至宜兴县五十里。荆溪既居下流,受数郡之水,古人以一渎不能当,故于震泽之口疏为百派。又开横塘一道,绵亘数十里,以贯百渎。盖横塘直南北以经之,百渎列东西以纬之。分流以下震泽”。《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百渎“今自县北至县东南,以渎名者凡数十处,皆源流断续。宏治中,尝开浚三十余渎,正德中亦尝开浚,寻复湮塞。说者谓东坝筑而荆溪之流杀,荆溪杀而百渎中绝矣”。
在今江苏宜兴市。市西南为上渎,市东北为下渎。《方舆胜览》卷4常州:百渎“上百渎至宜兴县五十七里,下百渎至宜兴县五十里。荆溪既居下流,受数郡之水,古人以一渎不能当,故于震泽之口疏为百派。又开横塘一道,绵亘数十里,以贯百渎。盖横塘直南北以经之,百渎列东西以纬之。分流以下震泽”。《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百渎“今自县北至县东南,以渎名者凡数十处,皆源流断续。宏治中,尝开浚三十余渎,正德中亦尝开浚,寻复湮塞。说者谓东坝筑而荆溪之流杀,荆溪杀而百渎中绝矣”。
即今河南南阳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1南阳府南阳县: 林水驿 “在府南六十里。南出襄阳,此为通道”。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四十五里林亭口镇。清乾隆 《宝坻县志》 卷6: “最著为林亭口,盖巨镇也。”在天津市宝坻区东部、箭杆河南岸。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林亭口,人口 3520。据传明成
古丰乡川水。即今陕西山阳县之县河。《水经·沔水注》:丰乡川水“出弘农丰乡东山,西南流径丰乡故城南……又西南合关祔水(今马滩河)”。《水经注疏》引《山阳县志》:“丰河一名县河,出县东二十里圈岭。”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南后营乡。清时设有巡检,后移科布尔。
金代黄河上津渡名。在今河南滑县西南沙店南三里许。《金史·河渠志》:大定八年(1168)六月,“河头李固渡,水溃曹州城,分流于单州之境”。即此。金代黄河津渡。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沙店南。大定八年(1168
在今湖北通山县东三十里。明初设巡司于此。清废。
即尹公山。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元丰九域志》 卷5: 处州遂昌县 “有项公山”。
即今湖北黄梅县东北四十里停前镇。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崎头乡。为海防要地。明于此设兵戍守。
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67富顺监: 兜子山 “在监西三十五里。耸拔高峻,上有巨石若兜轿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