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镇
北宋熙宁八年 (1075) 废县为镇,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南三十四里缑氏镇。
在河南省偃师市中东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缑氏,人口6920。传周灵王之妻缑氏生于此,故名。秦置缑氏县。后时废时置,宋废县为缑氏镇。1958年建缑氏公社,1961年改区,1962年复公社,1983年改乡,199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甘薯、棉花等。有耐火材料、油漆化工、钢木家具等厂。偃府公路经此。陈河村为唐代高僧玄奘故里。名胜古迹有灰嘴遗址、唐恭陵、唐僧寺等。
北宋熙宁八年 (1075) 废县为镇,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南三十四里缑氏镇。
在河南省偃师市中东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缑氏,人口6920。传周灵王之妻缑氏生于此,故名。秦置缑氏县。后时废时置,宋废县为缑氏镇。1958年建缑氏公社,1961年改区,1962年复公社,1983年改乡,199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甘薯、棉花等。有耐火材料、油漆化工、钢木家具等厂。偃府公路经此。陈河村为唐代高僧玄奘故里。名胜古迹有灰嘴遗址、唐恭陵、唐僧寺等。
即今广东紫金县西百里柏埔镇。清雍正 《广东通志》 卷18: 永安县 (今紫金县) 有柏埔墟。
即索克楚。今西藏索县境内之索曲。《清一统志·西藏》: 索克占旦滚河 “源出伊克诺莫浑乌巴什岭,数水合流,绕诺莫浑乌巴什山东南,流二百余里,西南有巴汉诺莫浑乌巴什岭布喀山插汉峰,流出之四水,与此相会,历
北齐天保六年(555)改潘县置,为北燕州治。治所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北周属燕州。隋属涿郡。唐属妫州,长安二年(702)移治今怀来县(沙城)东南旧怀来城(已没入官厅水库)。辽属可汗州,改名怀来
北宋置,属安丰县。即今安徽寿县西南一百余里,淠河东岸隐贤镇。因唐人董邰南隐居于此得名。在安徽省寿县西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隐贤集,人口3000。因唐人董邵南举进士,不得志,隐
①亦作合黎山、要涂山、羌谷山。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西北与甘肃高台县北界合黎山及其支脉。《晋书·沮渠蒙逊载记》:东晋隆安五年(401),北凉沮渠蒙逊欲图段业, 与其兄“男成同祭兰门山, 密遣司马许咸告业
即今江苏金湖县东南闵桥镇。旧属高邮县。清嘉庆《高邮州志》卷1有闵家桥义渡。
①在今山东蓬莱市北三里。《明一统志》卷25登州府:丹崖山“东西两面,石壁巉岩。上有蓬莱阁,又有三洞:曰半仙、曰狮子、曰南土,秀丽奇绝为一郡伟观”。《方舆纪要》卷36蓬莱县:丹崖山“山下为珠玑岩,石壁千
隋大业十一年 (615) 置,属眉山郡。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北。一说在今威远县西北。《元和志》 卷33咨官县: 晋冶官县 “隋后误以冶为咨也”。唐改为资官县。
在今河南新县北八里长潭乡。明置驿,万历中移巡司于此。
明洪武中置,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沙营乡。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