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凉楼驿
即今陕西凤县东北草凉驿。《方舆纪要》 卷56凤县: 草凉楼驿,“唐玄宗西幸,尝驻跸于此”。
即今陕西凤县东北草凉驿。《方舆纪要》 卷56凤县: 草凉楼驿,“唐玄宗西幸,尝驻跸于此”。
明置,在今广西扶绥县城西。《方舆纪要》卷110新宁州: 凌山驿 “在州西。旧在宣化县西五十里。万历三年改属州,移于州治南,复徙治于西门外”。
西晋置,属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寻废。唐贞元二十一年(805)改临汉县置,属襄州。治所在今襄阳县西北邓城。北宋宣和元年(1119)属襄阳府。南宋绍兴七年(1137)废。古县名。西晋置,治今湖
东汉建安中置,治所在乐陵县(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西晋改乐陵国, 移治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北魏仍改乐陵郡,还治乐陵。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乐陵、阳信、无棣、利津等市县地。
即今朝鲜北部狼林山、小白山。《汉书·地理志》 乐浪郡吞列县:“分黎山, 列水所出。”
又名锦屏山、宝鞍山。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嘉陵江南岸。《寰宇记》 卷86阆州阆中县: 阆中山 “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按 《名山志》 曰: 阆中山多仙圣游集焉”。
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76黔州:“小歌罗山在黔江县东北五十二里。”
即朱市。今湖南宁乡县东北朱良桥乡。
即今广西东部之桂江 (漓江)。《水经·漓水注》: “湘、漓之间,陆地广百余步,谓之始安峤。峤即越城峤也。峤水自峤之阳南流注漓,名曰始安水。”
即今湖北武穴市西北栗木桥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广济县 (治所在今县北梅川镇) 西南有 “栗木桥”。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镇海区。《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定海驿“在县城 (今镇海区) 西一里……嘉靖中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