蒱特山
即拔特山。今阿富汗东北之巴达克山。唐慧超 《往五天竺国传》: 大食攻吐火罗国,“其王被逼走向东一日程,在蒱特山住,见属大寔所管”。
即拔特山。今阿富汗东北之巴达克山。唐慧超 《往五天竺国传》: 大食攻吐火罗国,“其王被逼走向东一日程,在蒱特山住,见属大寔所管”。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八十里黔江中。《方舆纪要》 卷 108 桂平县: 碧滩,“成化初,韩雍议峡江百里有上中下三滩,上曰勒马、下曰献俘、中曰碧滩。即而议置武靖州及移思隆巡司于此”。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三十四里车厩乡南。《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慈溪县:车厩山,“昔越王勾践置厩于此,停车秣马,遗迹犹存”。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北栅砦“在县北。明初,罗友贤筑砦于此。今有北栅渡”。
即青海子。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青海湖。《清一统志 · 大理府》: 青龙海子 “在云南县东南十里。其地有金龙山,水出其下,一名青海子”。
又作恤品水、速平江。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绥芬河。源出吉林东北部汪清县东盘岭,北流至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北,折而东南流经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入日本海。《金史·世纪》:“苏滨水民不听命,使斡带等至活罗海川,召诸官僚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 (1152) 升东莞县香山镇置,属广州。治所即今广东中山市。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广东卷: “以城南六十里有香炉山为名。” 元属广州路。明属广州府。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1925年改
南朝宋文帝时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改为铜陵县。古县名。南朝宋文帝置,治今广东省阳春市东北。属新宁郡。齐因之。隋改为铜陵县。
即伊卢山。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魏书·地形志》 安乐县:“有伊莱山神。”
在今台湾省台北县石门乡西北海岸,为台湾岛最北端。原为高山族平埔人 一部落居住地,土名打宾,又称小鸡笼。林兴仁 《台北县古今地名释要》(载 《台北县文献丛辑》 第1辑) 说: 富贵角乃荷兰人命名,取荷兰
一作阙林山。在今湖北谷城县北四县。《续汉书·郡国志》 筑阳侯国注引《荆州记》曰:“县北四里有开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