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鍾) 离郡
东晋安帝时分淮南郡置,属南兖州。治所在燕县 (北齐改为钟离县,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南朝宋泰始以后为徐州治。南齐属北徐州治。东魏属楚州治。北齐、北周为西楚州治。陈废。隋开皇二年 (582) 改为濠州,大业初复为钟离郡。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蚌埠、定远、明光等市县地。唐武德三年 (620) 改为濠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钟离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濠州。
东晋安帝时分淮南郡置,属南兖州。治所在燕县 (北齐改为钟离县,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南朝宋泰始以后为徐州治。南齐属北徐州治。东魏属楚州治。北齐、北周为西楚州治。陈废。隋开皇二年 (582) 改为濠州,大业初复为钟离郡。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蚌埠、定远、明光等市县地。唐武德三年 (620) 改为濠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钟离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濠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析潘水县置,属潘州。治所在今广东茂名市东北。一说在今高州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毛山县, 以毛山为名。”开元二年(714)改为潘水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置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二十里平陶村。北魏太武帝改为平遥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文水县西南。属太原郡。北魏太武帝名焘,因而改为平遥县,移治今县址。
清同治六年(1867)升阳江县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九年(1870)改为直隶厅。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升为直隶州。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春、恩平、阳东、阳西等市县地。1912年废州,于
北宋置,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五十里江南运河上。《宋史·河渠志六》:“哲宗元祐四年,知润州林希奏复吕城堰,置上下闸,以时启闭。”
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明万历《贵州通志》卷8永宁州:安笼箐山在“(慕役)司北五十里。山峦相接,林木蓊密。周四十里。官道经其中,险阻难行”。
隋开皇元年 (581) 改中乡县置,为真乡郡治。治所在今陕西佳县西北一百里。大业初属雕阴郡。唐属银州。北宋废。古县名。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中乡县置,治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北。属雕阴郡。北宋时废。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元和志》 卷34浈阳县: “在浈水之阳,因名。” 三国吴改属始兴郡。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改为贞阳县,南齐仍称浈阳”。隋开皇十年 (590) 又改贞
即今四川仁寿县西南二十里于丞乡。为南宋丞相、抗金英雄虞允文故乡。有虞允文墓。
明置,属山丹卫。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大马营乡。清设游击驻防。
①在今广西横县北。《方舆纪要》 卷110永淳县: 盘龙山在 “县东北七十里。山形蟠绕”。②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67简州 “逍遥山” 条下: “盘龙山在县北八十里。相传先主尝立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