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陕西四川行省。蒙古中统三年 (1262) 置,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四川、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分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陕西四川行省、陕蜀行省。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设秦蜀行省,治京兆府(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年〕改为奉元路。治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称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省。蒙古至元二年移治兴元路(治今陕西汉中市),次年又移治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市)。八年二月又移治兴元路,九月罢,陕西诸路直隶尚书省。九年复置,称京兆行省,不久又罢。十七年复置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安西路(治今西安市)。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分陕西、四川两省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猜你喜欢

  • 淇潭堡

    在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东南淇潭湾。《清一统志 ·连州》: 淇潭堡巡司 “在阳山县西北淇潭堡”。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西北。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移青莲巡检司于此,改为淇潭堡巡检司。

  • 仙洞山

    在今山西柳林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永宁州:“仙洞山在州西南五十里,一名白马仙洞。洞深远,中有龙渊。”

  • 三穗县

    1928年改灵山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三穗县。据1985年版《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称:灵山县改名三穗县,是因这一年“当地有‘一禾三穗’的喜庆得名”。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

  • 石亭江

    又名雒水、浽江水。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为沱江上游支流。嘉庆《什邡县志》卷6:雒水,“刘焉治绵竹时凿石垒亭, 以镇洛水,故以名江”。《晋书·李特载记》:永宁元年(301),“长史曹运、犍为太守李苾,督

  • 打鼓洞

    ①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四十里。《水经·湘水注》:“观阳县东有裴岩,其下有石鼓,形如覆船,扣之清响远彻。”②又名小岭关。在今陕西商南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商州》:小岭关“今名打鼓洞”。

  • 滦宁县

    1946年4月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由滦县南部析置,治倴城 (今河北滦南县)。后裁撤。旧县名。1947年由滦县南部析置,治倴城(今河北滦南县驻地倴城镇)。撤销日期不详。

  • 新镇县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智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元年 (627) 废。②1914年改保定县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新镇。1949年废入文安县。旧县名。1914年改

  • 长汀溪

    即汀水。今福建汀江。

  • 葛仙山

    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靖安县: 葛仙山 “在县西北二十三里。云即葛洪也。上有葛仙巷、练丹坛,岭有金钟,每遇风雨晦螟则有声”。《清一统志·南昌府一》: 葛仙山 “明正德间,土寇胡

  • 东蒙山

    又称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邢疏:“山在鲁东,故曰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