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雄州

雄州

①唐置,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西北石空堡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雄州: “在灵州西南一百八十里。中和元年 (881) 徙治承天堡,为行州。” 后废。

②五代南汉乾和四年 (946) 置,治所在浈昌县(今广东南雄县)。辖境相当今广东南雄、始昌二县地。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为南雄州。

③南唐时置,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周显德中,州徙,仍为六合县。

④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以瓦桥关置,治所在归义县 (北宋改为归信县,即今河北雄县)。北宋辖境相当今河北雄县、容城县地。元属保定路。明洪武七年 (1374) 降为雄县。

⑤五代周改建武军置,治所在天长县 (今安徽天长市)。北宋初改置天长军。


(1)唐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石空堡附近。后徙今中卫市附近。辖境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一带。五代晋天福七年(942年)废。(2)五代南汉乾和四年(946年)置,治浈昌县(今广东南雄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南雄、始兴二县地。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为南雄州。(3)五代周显德四年(957年)置,治今安徽省天长市。寻废。(4)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北伐契丹于瓦桥关置,治归义县(北宋改名归信县,即今雄县)。宋代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雄县、容城县地。属河北东路。金属中都路。元属保定路。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为雄县。


猜你喜欢

  • 乌思藏四如

    或作卫藏四如。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全境建置名。吐蕃建政后,先后兼并境内十余小邦,于其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如”的军政区域四个,即:乌如(中央翼,约当今拉萨市辖各县),要如(左翼,即云如,约当

  • 坝洒

    又作八洒。即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三十二里坝洒农场场部驻地。清乾隆时设坝洒汛。壮语“坝”为口子或河谷,“洒”为簸箕形,意即簸箕形的河谷地带。

  • 两下岭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两下岭在县(今城关镇)西三十里,山脊隆起,东西陡削如墙壁。”

  • 南襄城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潼阳城” 条下: “ 《志》 云: 南襄城在县北七十五里。相传关羽屯兵之所。南北朝时尝于此置南襄城郡。”

  • 上程聚

    即春秋时程国。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雒阳“有上程聚”。

  • 昼锦堂

    在今河南安阳市。《明一统志》 卷28彰德府: 昼锦堂 “在府治北。宋韩琦以宰相判归乡郡,建于居第。欧阳修记,蔡襄书。碑刻尚存”。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南隅。北宋韩琦建,欧阳修曾为之作记。

  • 刁家铺

    即今江苏泰兴市西北四十六里刁铺镇,接泰州市及江都县界。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泰兴县西北有“刁家铺镇”。

  • 松门岭

    在今山西襄垣县北,接武乡县界。《寰宇记》 卷45襄垣县引 《冀州图》: “松门岭在襄垣北一百三十里,道通太原驿路。” 即此。

  • 北泺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东南莲花泡子。《金史·太祖纪》:奉穆宗命,太祖伐温都部跋忒,“与乌古论部兵沿土温水过末邻乡,追及跋忒于阿斯温山、北泺之间,杀之”。即此。

  • 九里关

    又作百雁关。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一百里,河南、湖北二省交界处。《舆地纪胜》卷80信阳军:黄岘关“今名九里关,在军南百里”。明置巡司于此。俗称界牌关,又称黄岘关、百雁关。在河南省东南缘,罗山县城关镇西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