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汶河堤北,运河东岸。《方舆纪要》卷33汶上县“南旺湖”条下:“堤北有马踏湖,亦谓之南旺北湖。周三十四里有奇,当南旺东北,亦蓄水以灌渠。”
又称麻大湖。跨山东省中北部桓台、博兴二县。相传齐桓公时牧马千匹于此,马踏成湖,故名。曾分为马踏、锦秋二湖,锦秋湖现已湮废。属河间洼地滞积湖。湖面海拔8.5米,面积58.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2.4米,蓄水量1.23亿立方米。入湖河流为乌河,经调蓄后,下注小清河。盛产莲藕、蒲苇、鱼虾等,具蓄水、灌溉、养殖之功能。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汶河堤北,运河东岸。《方舆纪要》卷33汶上县“南旺湖”条下:“堤北有马踏湖,亦谓之南旺北湖。周三十四里有奇,当南旺东北,亦蓄水以灌渠。”
又称麻大湖。跨山东省中北部桓台、博兴二县。相传齐桓公时牧马千匹于此,马踏成湖,故名。曾分为马踏、锦秋二湖,锦秋湖现已湮废。属河间洼地滞积湖。湖面海拔8.5米,面积58.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2.4米,蓄水量1.23亿立方米。入湖河流为乌河,经调蓄后,下注小清河。盛产莲藕、蒲苇、鱼虾等,具蓄水、灌溉、养殖之功能。
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大石镇。清同治《番禺县志》卷18:墟市有“大石墟”。
①北魏皇兴中改豫州置,治所在大栅城(今河南荥阳市)。太和十九年(495)废。东魏天平元年(534)复置,治成皋郡(今荥阳市汜水镇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巩义市以东、中牟县以西、原阳县以南、新密、新郑二市
一名文竹山。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南朝梁置扶阳县以此名。《明一统志》卷63宝庆府:扶阳山“上有石床,四面绿竹扶疎,常随风委拂”。
西魏置,治所在效谷县 (今甘肃安西县西南)。北周并入敦煌郡。
即黄钦山。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即“黄钦山”。
即武陵五溪之一。一名辰水。又名麻阳河。源出今贵州江口县西北梵净山,称大江。东流入湖南境,始称辰水。经麻阳、辰溪二县, 注入沅水。《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辰阳:“三山谷,辰水所出,南入沅。”《水经·沅水
东汉改朝阳县置,属济南国。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七十二里码头乡。以南阳郡有朝阳,故此称东朝阳。西晋属乐安国。南朝宋复改朝阳县。古县名。东汉永平年间以朝阳县改名,治今山东省邹平县西北甜水村。因南阳郡有朝
北宋庆历三年 (1043) 改羊牧隆城置,属德顺军。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南将台乡南火家集。金升为隆德县。
在今青海同仁县南。《新唐书·地理志》廓州: “南二百里黑峡川有曜武军,皆天宝十三载置。” 即此。在今青海省同仁县南。唐天宝十三载(754年)曜武军治此。
元元贞元年(1295)升吴江县置,属平江府。治所即今江苏吴江市。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吴江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吴江县置,治今江苏省吴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吴江市。属平江路。明洪武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