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县

黄县

①秦置,属胶东郡。治所即今山东龙口市城关镇东南二十五里黄城集。《汉书·主父偃传》: 秦欲攻匈奴,“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黄即黄县。西汉属东莱郡。东汉为东莱郡治。西晋属东莱国。北魏属东牟郡。北齐属长广郡,天保七年 (556) 移今山东龙口市东城关镇。隋属东莱郡。唐属莱州,神龙三年 (707) 并入蓬莱县。先天元年 (712) 复置,属登州。明属登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属东海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6年迁治龙口,改设龙口市。

②北魏置,属东晋寿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境。后废。

③隋开皇六年 (586) 分济阴县置,属曹州。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十里。十八年 (598) 改蒙泽县。


古旧县名。秦置,治今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北黄城集,属胶东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即此。西汉属东莱郡。东汉及三国魏为东莱郡治。西晋至南朝宋属东莱国或东莱郡。北魏、东魏属东牟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治今龙口市东黄城镇。属长广郡。隋属莱州。唐神龙三年(707年)改为蓬莱县。先天元年(712年)复析蓬莱县置。属登州。宋、金、元因袭不改。明、清属登州府。1949年县城曾辟为特区。1950年即撤销,仍归入黄县。1958年并入蓬莱县,1961年复置。1986年改设龙口市,迁治龙口。


猜你喜欢

  • 民复县

    亦作人复县。西魏改鱼复县置,为永安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北周天和元年(566)移治今奉节县旧城故永安宫址南,宣政元年(578)还治白帝城。隋为巴东郡治。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奉节

  • 答儿海子

    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元史·特薛禅传》: 至元七年 (1270),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囊加真公主请于朝曰: “本藩所受农土,在上都东北三百里答儿海子,实本藩驻夏之地,可建城邑以居。” 即此。

  • 青铜山

    在今湖北巴东县北。《舆地纪胜》 卷74归州: 青铜山 “在巴东县。《旧经》 云,山出铜矿”。《方舆纪要》 卷78巴东县 “巴山” 条下: “县北二十里有青铜山,尝产青铜。今绝。”

  • 雷山设治局

    1944年由丹寨、台江两县析置,驻小丹江 (在今贵州雷山县东)。以境内雷公山为名。1949年升为雷山县,并移治丹江镇。1944年(1943年批准,1944年正式成立)由丹寨、台江两县柳江、清江河两流域

  • 蛲港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南。清黄叔璥《台湾使槎录》: “其小港可通小舟者,南路有蛲港”。乾隆间范咸 《重修台湾府志》 卷1: 蛲港 “在 (凤山) 县治北十五里。”

  • 安人军

    亦作安仁军。唐置,属鄯州。治所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元和志》卷39鄯州:安人军在“河源军西一百二十里星宿川。开元七年郭知远置,管兵万人,马三百五十匹”。《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六月,“吐

  • 广宁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广宁镇)。清康熙三年改置广宁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属辽东都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置广宁县。

  • 云龙山

    ①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9徐州:云龙山,“《志》云,山出云气,蜿蜒如龙,因名。其东南岭有大石佛,俗因谓之石佛山”。②在今江西瑞金县南。《寰宇记》卷108瑞金县:云龙山“在县南五十里。约高

  •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桑”,藏语意为红铜。原属札布兰宗管辖。1919年以来英印开始入侵该地。

  • 赵佗城

    ①指赵佗扩建南武城后的番禺城而言。在今广东广州市内。元 《大德南海志》 卷8云: “州之东,旧有赵佗城古迹,颓垣废垒而已。余襄公诗云‘千载犹存古越城’ 者,即其地也。”②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