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台

中台

①春秋战国时司徒别称。《周礼·春官·大宗伯》疏:“武陵太守星传曰: 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为太尉; 中台司中,为司徒; 下台司禄,为司空。”②即尚书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武则天长安三年(703)二度改,咸亨元年(670)、中宗神龙元年(705)先后复旧。③尚书台(省)别称。④元朝设在中央之御史台,相对设于各地的行御史台而言。


1、司徒的别称。《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疏:“武陵太守星传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为太尉,中台司中为司徒,下台司禄为司空。”《后汉书·郎顗传》:“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也。三公上应台阶,下同元首。”注:“魁下六星,两两而比,曰三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

2、官署名,即尚书台、尚书省,秦汉时尚书的官署称中台,魏、晋、宋、齐称尚书台,梁、陈、北魏、北齐、隋称尚书省,唐时称尚书省,时称中台。见《初学记·尚书省》、《新唐书·百官一·尚书省》注。

3、元朝御史台的别称。

猜你喜欢

  • 贵州道

    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吏部、太仆寺,上林苑监、内官、印缓二监,长芦盐运司,大宁、万全二都司,河间等十二卫,及

  • 三经厂

    官署名。明内府汉经厂、番经厂、道经厂的合称。分别掌习念佛教、梵呗、道教诸品咒文经忏。各置掌厂太监一员,贴厂各司房数十员,由各衙门宦官兼任。

  • 贡院参详官

    官名。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始置,员四人,选学官、秘书省官充任。掌复查点检试卷官所定试卷等第。南宋置八人,一员差监察御史,其余以卿监、六部郎中充任。宁宗嘉泰(1201—1204)中改称“监试”,

  • 太岳太和山镇守太监

    宦官职名。为司礼监外差,员额一人。太岳太和山即武当山,镇守太监辖均州等处,经管本山香火、道士,办进榔梅、鹰嘴笋、骞山茶等件。

  • 保荐

    北洋政府时期县知事选任的方式之一。其时县知事的选任,除经考试及格者外,亦有经保荐后在内务部注册而任用的。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二月二日公布的《知事任用暂行条例》规定,被保荐者须有政治学识的著

  • 督军御史

    官名。即侍御史之临时奉命督军者。《晋书·职官》: “东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事竟罢。”东汉末及三国魏、吴,以兵事日多,亦或置之。官名,东汉光武始置,即侍御史奉命临时督军者,掌监察军队

  • 七兵尚书

    官名。尚书省七兵曹长官。三国魏始置五兵尚书,掌管军事行政,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 部兵五曹。 晋朝分中兵、 外兵为左、 右曹, 实领七曹,但其长官仍沿称五兵尚书。十六国后燕始改此名。南朝多沿晋制,

  • 游猎部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游猎部”。

  • 下路

    路的等级之一。元制,路分上下两等,不足十万户的为下路。

  • 大学士

    官名。唐朝始置。中宗景龙二年(708) 于修文馆(弘文馆)置,员四人,以象征四时,后员额稍减。以能文之士为之。玄宗天宝二年(743) 于崇玄馆置一人,肃宗至德二载 (757)于集贤院置。德宗贞元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