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

光禄

1、官名。汉有光禄勋、光禄卿、光禄大夫。秦设郎中令,掌宫殿门户。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大夫掌议论。大夫又分太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东汉沿用西汉官制,也设光禄勋。《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魏晋有光禄大夫,有的为职事官,有的为加官。《晋书·职官》:“左右光禄大夫,假金章紫绶。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品秩第二,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置吏卒羽林及卒,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其以为加官者,唯假章绶、禄赐班位而已,不别给车服吏卒也。又卒赠此位,本已有卿官者,不复重给吏卒,其余皆给。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位在金紫将军下,诸卿上。”“魏氏已来,转复优重,不复以为使命之官。其诸公告老者,皆家拜此位;及在朝显职,复用加之。及晋受命,仍旧不改,复以为优崇之制。”“光禄大夫与卿同秩,中二千石。”南北朝时刘宋设光禄大夫。见《宋书·百官下》。南齐设光禄勋、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见《南齐书·百官志》。北魏设光禄勋、金紫光禄大夫。见《魏书·官氏志》。梁设光禄卿,掌宫殿门户。又有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见《隋书·百官上·光禄卿》。唐朝设光禄大夫、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皆为无职事的散官。见《旧唐书·职官一》。宋设光禄卿,见《宋史·职官八》。明设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光禄大夫,从一品;皆文散官。见《明史·职官一·文之散阶》。清代也有光禄大夫,为正一品的封赠官。见《清史稿·职官一》。

2、官署名。南北朝时梁设光禄寺,其长官称卿。《旧唐书·职官三·光禄寺》注:“秦曰郎中令,汉曰光禄勋,掌宫殿门户。梁置十二卿,加寺字,除勋字,曰光禄卿(其长官曰光禄卿),掌膳食。”北齐设光禄寺,置卿和少卿,兼管皇室膳食帐幕。唐代光禄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掌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等。《新唐书·百官三·光禄寺》:“掌酒醴膳羞之政,总太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凡祭祀,省牲镬、濯溉;三公摄祭,则为终献,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其后,宋、明、清也都设光禄寺,寺中设卿、少卿,其职事大体相同。见《宋史·职官四·光禄寺》、《明史·职官三·光禄寺》、《清史稿·职官二·光禄寺》。

猜你喜欢

  • 水陆运输联合委员会

    行政院直辖机关。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时期设置,掌协调水陆运输事宜。

  • 选调

    官场用语。宋朝选人在七阶中逐阶升迁,称选调。因难出常调,故又称选海。

  • 先主

    前代的君主,多指开国之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先主少孤。”

  • 洭浦官

    官署名。据《汉书·地理志》南海郡中宿县置,当为职掌陂湖水利的机构。官名,汉朝南海郡中宿县有此官,掌水利之事。《汉书·地理志下·南海郡》:“博罗、中宿有洭浦官。”

  • 臬使

    明清按察使之别称。

  • 邮政储金汇业总局

    交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交通部设置,依照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一月二十二日公布的《邮政储金汇业总局章程》规定,其职任为管理全国邮政储金及汇兑等事务。总局设于南京或上海,其他各地业务由指定的各邮

  • 例生

    清代生员名目之一。康熙时因筹饷需要,特许由捐纳而取得府州县学生员的资格。此种生员称为例生或饷生,不久即行废止。

  • 都教练使

    见“子城使”。武官名。唐节度使属官中有都教练使,掌军事教练(见严耕望《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 载《唐史研究丛稿》)。

  • 监门校尉

    官名。唐置,为左右监门卫官员,掌守宫禁殿门。见《旧唐书·职官三·左右监门卫·监门校尉》。武官名。唐置,属左右监门卫,秩从六品上,员额各三百二十人。掌叙出入。

  • 大名兵马司

    即“大名兵马指挥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