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前行

前行

指吏部、兵部。唐、宋尚书省六部分前行、中行、后行三部,以吏部、兵部为前行。


(1)唐代的六部分为三行,吏部与兵部为前行,户部与刑部为中行,礼部与工部为后行。各部官员的升转是按这个顺序,由后行、中行到前行依次而进的,所以担任某部的官职并不等于熟识该部的业务,而只是表示资格、身份。宋承唐制,一般常调即以三行为序,后行转中行,中行转前行。这就是宋代元丰改制前六部的官只作为官阶,而差遣才是其实职的由来。(2)表示吏员地位的名称。①宋代内侍分前行与后行,其地位低于行首。②同一吏职有以前后行相区别者,如宋代三司开拆官、孔目官,县役手分,均分前行、后行;金代漕运司所属孔目官亦分前后行各一人。③宋代一些官署中的吏员有前后行之分,如《宋史·职官九》“流外出官法”载,开封府“诸司行首、前行出借职。”有前行,当亦有后行,惟此处因其不出官,故未提及。

猜你喜欢

  • 亲近史

    长官所亲近信任的下属官员。《汉书·严延年传》:“尤巧为狱文,善史书,所欲诛杀,奏成于手,中主簿亲近史不得闻之。奏可论死,奄忽如神。”

  • 礼制署

    官署名。清末典礼院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设。掌朝会、尊崇、庆贺、大婚、经筵、巡幸、耕耤各事,以及皇子公主婚嫁、册立册封、进书颁赏事宜。置署长一人,佥事、录事并鸣赞、序班等。

  • 小司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可省称为小司门。地官府司门司次官,佐司门下大夫掌边境关门、城门及宫门的启闭,并发放过所(通行凭证)。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见“司门下大夫”

  • 大前疑

    官名。北周宣帝大成元年 (579) 正月置,为四辅官之首,是主要执政大臣。越王宇文盛以上柱国、大冢宰任此。官名。北周设置,员额一人,备顾问参议,为四辅之一。《周书·宣帝纪》:“大象元年(公元579年)

  • 主爵下大夫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高道悦自治书侍御史迁此。太和十七年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未见。

  • 骑马厩令丞

    官名。骑马厩为西汉太仆所属养马诸厩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主天子之骑马也。”置令,秩六百石,有丞。东汉省。

  • 中尝食典御

    官名。北魏置。负责皇帝的饮食事务,以宦官担任。《魏书·阉官传》:“高祖以 (王温)谨慎,补中谒者,小黄门,转中黄门、钩盾令,稍迁中尝食典御、中给事中。”北齐改称“中尚食典御”。

  • 王府中直兵参军

    官名。南朝宋公府设中直兵参军,典领亲兵。梁始于皇弟皇子府设中直兵参军,陈沿置。北齐王府亦置此职。

  • 武翼都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从三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三品封怀远将军,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翼大夫;属八旗者从三品封通议大夫。三十二年,统一为武翼大夫。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清代官制,武

  • 酒正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 《周礼》酒正置,北周沿置。天宫府膳部中大夫属官,员二人,掌供御及祭祀用酒的酿制和保管。下设酒正下士以佐之。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