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台官

台官

①朝廷官员的泛称。相对王府官员而言。两晋南朝称朝廷禁省为“”,故名。《宋书·彭城王义康传》:“凡朝士有才用者,皆引入已府,无施及忤旨,即度为台官。”② 尚书台官员的泛称。《宋书·百官上》:“汉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仆、丞、郎,皆辟车预相回避,台官过,乃得去。”③御史台官员的泛称。《旧唐书·李实传》:“故事,府官避台官。实常遇侍御史王播于道,实不肯避,导从如常。”


尚书或御吏的别称。汉朝尚书称中台,御史称宪台,故后世以台官为尚书或御史的别称。《宋书·百官志上》:“汉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仆、丞、郎,皆辟车预相回避,台官过,乃得去。今尚书官上朝及下,禁断行人,犹其制也。”《旧唐书·李实传》:“故事,府官避台官,实常遇侍御史王播于道,实不肯避,导从如常。”

猜你喜欢

  • 和声署署正、署丞

    官名。清置,为和声署正副长官。见“和声署”。

  • 大帅

    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后汉书·宋均传》: “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而降。”《宋书·夷蛮传》: “世祖大明中,合浦大帅陈檀归顺,拜龙骧将军。”②清朝对总督、巡抚的尊称。1、对少数民族军事头领

  • 弼疑

    天子四辅官的简称。《汉书·杜邺传》:“分职于陕,并为弼疑。”注:“弼疑,谓左辅、右弼、前疑、后承。”

  • 台垒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要塞砲兵、工兵军士以下之补充,要塞砲兵、工兵之常备、续备、后备官兵之册籍,并勘查建筑台垒,划分台垒区域。置科长、科员、录事。

  • 公府掾属

    官名,为公府掾和公府属的合称。泛指诸公府中各曹的正副长官。正长官称掾副长官称属。东曹掾和西曹掾俸比四百石,其余各曹掾俸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见《后汉书·百官一》,参看“公府曹”条。

  • 赐斧钺

    君主授予臣下权力的方式之一。斧钺是杀戮的工具,先秦时代王赐予臣下以斧钺,象征王授予专杀戮的权力,西周、春秋时已形成制度。《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

  • ①辅佐。《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②辅佐之人。《左传·襄公三十年》: “有伯瑕以为佐。”③官名。(1) 战国秦置。秩斗食。《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

  • 专勾司

    见“马步军专勾司”。官署名。宋初为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属三司,掌诸军兵马逃亡、收并的簿籍以及诸司库务出纳的数额,向粮料院批送文历以审核和防止发放俸禄时的舞弊行为。置勾当官一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后改任京朝

  • 南部尚书都郎

    官名。北魏置,南部尚书属官。《公孙猗墓志》: “父臻,南部尚书都郎,车骑府长史。”(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 二五三)

  • 乐府音监

    官名,西汉置,为乐府属官,掌监主乐人。《汉书·张延寿传》:“知男子李游君欲献女,(张放)使乐府音监景武强求不得,使奴康等之其家,贼伤三人。”官名。西汉乐府令的属官,《汉书》注引孟康说:“音监,监主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