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仆卿

太仆卿

官名。东汉、魏、晋、南朝、北魏常作为“太仆”的尊称。南朝梁正式定为官称,十班,位列十二卿。管理畜牧事务,政令仰承尚书省驾部曹。辖南马牧、左右牧、龙厩、内外厩丞。陈沿置,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太仆寺长官,三品,位列九卿。历朝沿置,亦称“太仆寺卿”。管理宫廷车马及全国畜牧事务,政令仰承兵部。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驭正卿,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司仆卿,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自唐设监牧使、闲厩使后,其职权渐夺,中唐后实权尽归飞龙使。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表示品级俸禄,不预本寺公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从四品。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罢。辽朝南面官有之。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复置,员二人。明朝员一人,从三品;又分其职权于诸行太仆寺、苑马寺、御马监。清朝专掌两翼牧场马政,满汉员各一人,从三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罢。自北齐以来,亦称“太仆寺卿”。


官名,西汉初称太仆,武帝改曰仆,王莽改称太御,东汉复称太仆,卿一人,俸中二千石,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丞一人,俸比千石。有员吏七十人。

在战乱之年,太仆也领兵征战。《后汉书·明帝纪》:“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肜出高阙,奉车都尉出酒泉,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骑都尉来苗出平城,伐北匈奴。”又《后汉书·窦融列传》:“又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北地,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祭肜、吴棠坐不至涿邪山,免为庶人。”其后各朝多沿置,魏晋南朝置,北齐为太仆寺长官,三品,位列九卿,掌管宫廷车马及畜牧事务。隋为三品,唐因之,武则天改称司仆卿。宋初为三品寄禄官,后复为职事官。辽、元、明、清皆置。

猜你喜欢

  • 治田

    官名。掌农业生产。一说即“司田”。《荀子·王制》:“相高下, 视肥, 序五种, 省农历,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于省吾新证:“治田即司田,《管子·立政》作申田

  • 洛阳令

    官名,掌治其县,(见《后汉书·郡国志一》)。《后汉书·邓寇传》:“司隶校尉应奉、河南尹何豹、洛阳令袁腾并驱争先,若赴仇敌。”

  • 积功

    汉朝官吏升迁制度·即官吏以累计功绩取得升迁的资格。《汉书·周仁传》: “景帝为太子时,为舍人,积功迁至太中大夫”。

  • 彩绸库

    官署名。清朝工部都水司所属之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设满、汉监督各一人,由本部堂官于所属司员内委派,带原品充任,每年一更代。掌收发制帛、诰轴、逊衣,彩缯、潞绸、葵藤、棕毛、宝砂等物。清代工部都水

  • 详断官

    官名。北宋前期,择常参官兼大理正、京官兼大理丞,皆称为详断官。掌断天下所奏狱案。神宗元丰元年(1078),刑部置司掌大辟狱,以天下奏案及大理寺断案归之,改为刑部详断官。元丰(1078—1085) 改制

  • 杂压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班序制度之一。即将官、职、差遣、散官、环卫官、宫观官等,按职位高低排成一个班序系列,以区别高下尊卑。亦称为合班。宋制,详定百官上朝时的班位次序,凡各种官职,无论是担任实际职务或贴职寄

  • 邑人

    官名。殷朝始置。西周沿置。掌邑的行政长官。《殷虚文字外编》第三四片: “癸酉卜,王贞,自今癸酉至于乙酉,邑人其见方印不其见方执,一月。”官名。西周时置,为乡遂组织中乡的长官,见《师䢅鼎》

  • 才高位下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不遇类科目。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诏举,冯万石等三人及第。

  • 秉义郎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西头供奉官置,为从八品武阶官,属小使臣。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西头供奉官为秉义郎,秩从八品。

  • 三司巡官

    见“三司推官”。官名。见“三部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