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委质为臣

委质为臣

西周春秋时期士的入仕途径之一。在当时宗法、分封制度下,自公侯至于卿大夫,其身份、官守,都是父子世袭。作为支庶、余子的士人阶层,若欲出仕,其途径之一是向公室或卿大夫“委质”,即送上见面礼,表示愿意做他们的臣子,如蒙录用,即成为公室或私家之臣。质就是“贽”,西周春秋时期实行“贽见礼”,宾客初次会见主人,或者为了要事相见,都必须执“贽”进见。据《仪礼·士相记礼》记载,士的“贽”,冬天用雉(鸡),夏天用腒(乾鸡)。士一旦失去职位,便需“载质”出行,以便寻求新君再度委质为臣。春秋末期,支子、余子身份的士,可以因其“贤”与“能”得被选用为县夫夫,私家之臣可以与其君共同出任公室的官,仕途已较西周时为宽。

猜你喜欢

  • 州经学博士

    学官名。隋有州学,设官之制未详。唐制州学置经学博士,其秩上州从八品下,中州正九品上,下州正九品下。掌以五经教授州学学生。

  • 管理太常寺事大臣

    官名。清朝太常寺之主管官。雍正元年(1723)设。由大臣内特简。乾隆十四年(1749),始定由礼部满尚书兼领。掌管坛庙祭祀礼仪及遴补本衙门官吏。光绪三十二年(1906),太常寺并入礼部,遂裁。官名。清

  • 彝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彝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传车

    汉朝“刺史”别称。

  • 财政局

    官署名。县市财政机关,掌管县市财政、收支、公产、营业管理等;设局长一人,总理局务。

  • 直馆

    官名。唐朝弘文馆,史馆皆置,以他官兼领而未登朝者,或卑位而有才者,加此号。玄宗天宝(742—756)后以他官兼史职而初入馆者加此; 宣宗大中八年(854)废史馆直馆二员,增修撰四员。

  • 检校司空

    官名。唐代设此官,为散官,无职事;诏除,而非正式加官。参看《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宋也设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 守正文臣

    功臣封号。明朝置。凡文臣因功封公、侯、伯爵者,特奉圣旨,可得封。

  • 爪牙吏

    得力的属下官吏。《汉书·酷吏传·王文舒》:“其爪牙吏虎而冠。”

  • 监造战船总制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知非子《金陵杂记》中记此官名,掌督造战船,其官阶低于督造战船。员数不详,官阶为职同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