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邪
春秋时期指官吏贪赃枉法。《左传·桓公二年》: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春秋时期指官吏贪赃枉法。《左传·桓公二年》: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即“编修中书条例司”。
金代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凡以廉察而升者,称为廉升。
指加授金章紫绶的将军,位在假银章青绶的光禄大夫之上。
考功郎中、员外郎通称。
官名。明朝掌管各府佛教事务的官员,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一人,协都纲掌教事。未入流,无俸禄。清朝沿置,详“副都纲”。
官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左、右帐内府领兵次官,置二员,从五品上。
①春秋齐国五行政长官合称。《国语·齐语》:“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齐制,郊以外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 三乡为县,县有县帅; 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
官署名。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7)中所置检括官田机构,六年改名公田所。
官名。北周置。承御大夫属官,亦称承御上士。在皇帝临朝及出征时,皆侍卫左右。正三命。
官名。 商朝置。掌刈获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