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宰辅

宰辅

① 对宰相、三公、执政等辅政大臣的泛称。《后汉书·李固传》: “时太后比遭不逆,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魏书· 王肃传》: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明、清亦作为对大学士的尊称。②太平天国后期翼王新设官职。设天台、地台、人台宰辅,各置左右。


宰相的别称。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为天子元辅,故称宰辅。《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传》:“宰辅五世,莫非公侯。”注:“自高祖至于孝武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后汉书·袁术传》:“(孙策与袁术书)使君五世相承,为汉宰辅。”《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诏曰: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

猜你喜欢

  • 国防部预算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参谋总长,掌管国防经费的预算、决算及审核等业务。设局长一人,中将级;副局长一人,少将级。局内分设三处,处下设科。处长、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都水司员外郎

    官名。即“都水清吏司员外郎”。

  • 沙苑监丞

    官名。唐朝太仆寺沙苑监属官,置一员,正九品上。

  • 三大夫

    传说夏、商每一卿官有三位大夫相佐,合称三大夫。《尚书大传》: “古者天子三公,每一公三卿佐之,每一卿三大夫佐之。”

  • 出使德国大臣

    官名。清朝光绪三年(1877)设。正二品。七年后,兼驻义、奥、荷、法、比等国大臣。十三年,改驻俄大臣兼。二十二年,复专设出使德国大臣。辖二等、三等参赞各一人,二等、三等通译官各一人,一等、二等书记官各

  • 福建司郎中

    官名。即“福建清吏司郎中”。

  • 典属国候

    官名,也称属国候,其职有二:一掌迎送宾客;二掌候官、候长、前沿候燧侦探报警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属国》。

  • 议曹祭酒

    官名。汉朝郡府属吏。不领具体职司,参与谋议,属散吏,地位较尊。《后汉书·循吏列传·任延传》: “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官名,汉置,为郡府属吏,属散吏,无固定人数,也无固定职事,掌参谋议,多以资深

  • 梯里己

    即“惕隐”。

  • 四州

    三国吴行政区划。吴孙权雄据江东,占有东汉交州全境及荆、扬二州之大部,至孙皓元兴元年(公元264年)更分交州置广州,合为四州。扬州治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荆州治南郡(今湖北省江陵东北),交州治所在龙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