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街僧录司
见“僧录司”。
见“僧录司”。
官名。清朝总督、巡抚、将军的随从官。分文、武两种,文巡捕以本省之佐杂官充任,武巡捕以本省低级武官充任,分别负责宣传和护卫事。又,钦差官如主考、学政亦有临时之巡捕,由总督、巡抚指派。官名。清代将军、总督
清末农工商部内部机构。原商部司务所的改设,掌收发文件、翻译电报,看管印信并稽核各项印文。
诸侯会盟时的首领、主持人称盟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君宣其明德于诸侯,恤其患而補其阙。正其违而治其烦,所以为盟主也。”东汉末年,将军、州牧、刺史、郡守联合讨董卓时,曾以袁绍为盟主。《三国志·魏
官署名。即“王会清吏司”。
僧官名。明清置,见“都纲”。
见“哈的”。
官名,汉置,为陵园令之副,佐令掌守陵园。参看“陵园令”条。
官名。明清工部宝源局之职官。明朝设大使一人,正九品。掌局事。清朝置二人,正九品,由本部笔帖式内保送。掌理库藏。官名,清朝置。宝源局是工部所属的铸钱机关,掌铸铜钱。其长官称“鼓铸”,由工部右侍郎兼任,局
官名。北齐置,见“食官署令丞”。
官名,即西域长史,详“西域长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