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省都督

省都督

省的军政长官。辛亥革命时各省推举的统帅称为都督,兼辖民政。北洋政府时原则上实行军民分治,民政由民政长专管,都督名义上只管军政,直属大总统,统辖省内各军,协助处理省内治安,关于军令受参谋本部指挥,军政受陆军部节制。都督的设置和裁撤,或兼任地方行政长官,均由国务会议决定。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七月十八日袁世凯改各省都督为将军(与都督对应的民政长改为巡按使),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七月六日黎元洪又改将军为督军(与将军对应的巡按使改称为省长),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九月二日以后,省军政长官又改称“督理军务善后事宜”或“督办军务善后事宜”,简称“督理”或“督办”。十三年 (公元1924年)十一月以后,临时执政府陆续任命的各省军政长官一律称为“督办某省军务善后事宜”, 简称督办。都督的公署称为都督府,将军的公署称为将军行府。其后改称督军、督理、督办等名义,公署的编制在法律上仍旧。所设主要的官员有参谋长、参谋、副官长、副官、书记官或书记等。参谋长以少将充任,由大总统简任,辅佐长官赞襄军务;参谋四至六人,以上校至上尉充任。副官长,以上校充任,掌理宣达本署事务;副官三至六人,由少校或尉官充任。书记(或称书记官)二人,办理文牍事务。

猜你喜欢

  • 县西曹

    县分职诸曹之一。晋以后西曹与功曹名异而职掌相同,均主选用。北齐与隋初之制,县府中功曹与两曹并置,以功曹为纲纪之职.西曹为分职诸曹之一。功曹既为曹名,亦为吏名;主管西曹者,北齐为西曹

  • 官号

    官职的名称。《史记·匈奴列传》:“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魏书·官氏志》:“初,,帝欲法古纯质,每于制定官号,多不依周、汉旧名。”

  • 参议军事

    军事幕职名。见“参议官”,

  • 待补生

    南宋候补太学生、国子生、武学生简称。孝宗乾道二年(1166),准许在朝清要官牒送期亲子弟充待补国子生。其后,太学正式实行待补法,各州解试落第人百人取三或取六,留为待补太学生。

  • 舂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宦官。掌舂米,供应祭祀、宾客及飨食所需各种米物。《周礼·地官》: “舂人,奄二人,女舂抌二人,奚五人”,“掌共米物。祭祀,共其齍盛之米。宾客,共其牢礼之米。凡飨食

  • 兵曹史

    官名,汉置,为郡县佐吏,位在兵曹掾之下,兵曹掾为兵曹长官,史为兵曹副长官,掌佐兵曹掾主兵丁征输等。后世多沿置,隋以后无。参看“兵曹”、“兵曹掾”条。

  • 北宰相府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官,亦称“北府”。掌佐理军国大政,与南宰相府共理国政。北、南府之称,始于契丹遥辇时,二府为契丹八部的两个集团,北府以迭刺部为核心,包括品部、乌隗部、涅剌部、突吕不部。耶律阿保机登

  • 总制书理

    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每总制四人,官阶为职同军帅,为总制处理文书事务。

  • 乘田

    官名。主畜牧的小吏。春秋时鲁国置。《孟子·万章下》: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赵岐注: “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刍牧者也。”官名。春秋时鲁国设有此

  • 通直常侍

    “通直散骑常侍”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