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銮仪卫

銮仪卫

官署名。清朝掌管帝后车驾仪仗之机构。顺治元年 (1644) 承明制置锦衣卫,设指挥使等官。二年 (1645) 更名銮仪卫。四年罢指挥使等官,设銮仪使、冠军使等。五年定为正二品衙门。掌供奉帝后祭祀、朝会、出巡、大阅时之卤簿、仪驾。设掌卫事大臣一人,总领卫事; 銮仪使,满洲二人,汉军一人掌卫之日常工作。所属机构有左、右、中、前、后、驯象等六所及旗手卫,分掌车驾、盖伞、旌节、斧钺、吾仗、饲象、乐器诸项。各置冠军使、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等以领之。此外,尚有办事章京、主事、经历等官,协助掌卫事大臣及銮仪使工作。宣统元年(1909)因避帝讳,改称“銮舆卫”。


官署名。清顺治二年改锦衣卫为銮仪卫,掌供奉乘舆秩序卤簿,辨其名物与其班列。其长官称掌卫事大臣,正一品,下设銮仪使,其属有左右中前后五所和驯象所、旗手卫,以及銮舆、驯马、擎盖、弓矢、旌节、旛幢、扇手、斧钺、戈戟、班剑十司。宣统元年,避帝讳,改銮仪使为銮舆使。见《清史稿·职官四·銮舆卫》、《清文献通考·职官十·武职》。

猜你喜欢

  • 卑职

    清朝官场用语。为州县官谒见长官时的自称。亦有高于州县官(如知府、道台等)而以此自称者,以示对上级的尊重和自谦。

  • 白衣斋子

    官吏名。北齐置。属门下省领左右局。《隋书·百官志》中: “领左右局,领左右各二人,(原注: 掌知朱阁内诸事,宣传已下,白衣斋子已上,皆主之。)左右直长四人。”

  • 督燧长

    官名,汉置,边郡属下有此官,掌烽燧等事。也有人说是“督烽掾”的异称。燧,古代报警的烽火。白天的叫燧,夜晚的叫烽。

  • 尚书省直省局

    官署名。金置,属尚书省。设局长,秩从八品,掌都堂之礼及官员参谢之仪;副局长,秩正九品,佐助局长理事;管勾尚书省乐工,从九品,管理尚书省的乐工。

  • 商部左丞

    官名。清末商部属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左、右各一人,正三品。简任。掌辅佐堂官,综核各司事务。三十二年,商部改农工商部,省。

  • 掌盐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掌盐的政令。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所属有掌盐中士,正二命;下士,正一命。《隋书·食货志》说:“掌盐掌四盐之政令。一曰散盐,煮海以成之;二曰盬盐,引池以化之

  • 箭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箭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辅国将军

    ①官名。将军名号。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置,拜伏完为之,仪比三司。三国、两晋沿之,魏、晋皆三品。十六国后秦、后凉、北凉亦置。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469) 七月改名辅师将军,后废帝元徽二年(474

  • 臣下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汉书·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

  • 巡捕五营

    清代步军统领所属的绿营兵。详见“步军统领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