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铜印墨绶

铜印墨绶

官制用语。即以铜铸成印章,在印柄系黑色的绶带,是标志一定官阶的服制,亦称铜印黑绶,规格在金印(章)紫绶、银印(章)青绶之下。汉朝规定吏秩在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者,多应用铜印黑绶。魏晋南北朝时,一些官职的地位、职掌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所用印绶规格,仍依汉朝旧制。如尚书令、仆射主管国家日常政务,实际地位远在九卿(银章青绶)之上,州刺史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亦高于郡太守(银章青绶)但尚书令、仆射及刺史的印绶仍沿用此规格。


官制用语,指六百石至千石官吏所用的印绶。汉制,太师、太傅、太保、前后左右将军、丞相、相国、太尉,皆金印紫绶。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如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秩比六百石至千石者,皆铜印墨绶,如县令、谏大夫、车将、户将、骑将等。秩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如县长、县丞、县尉等。铜印,用铜铸刻的印;墨绶,黑色的印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其后,魏晋沿其制,但官职所掌,变化很大。渐变通成例,许应选者自行呈请,分发外省试用。试用有年,得由外省大吏量其资绩,报请授官。

猜你喜欢

  • 右客省使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客省官员,在左客省使下。官名。辽置,为客省的佐官,地位在都客省、客省使、左客省使之下。见“客省”。

  • 休致

    参见“致仕”。清朝制度,官吏年老,自请退休,皇帝允许的,称自请休致;老不称职,或犯错误,强迫离职的,称勒令休致。

  • 并省录尚书事

    官名。北齐置。总管设在晋阳的并州尚书省事务。《北齐书·高祖十一王传》: “自孝昭、武成时,车驾还邺,常令(高)湝镇晋阳,总并省事,历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其职掌与“录尚书事”略同。

  • 太后两宫左右典禁

    官名。金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置,左典禁、右典禁秩均从五品。

  • 东曹督护

    公府僚属名。东晋南朝置。《通典·职官三》: 丞相、相国府“又有参军督护、东曹督护,二督护江左置”。南朝梁诸公府置,位流外五班、四班不等。

  • 法吏

    执法之吏,亦指狱吏。《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报任安书曰: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1、指狱吏。《汉书·司马迁传·报任安书》:“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

  • 总办章京

    官名。清末总理衙门章京之一种。咸丰十一年(1861)设。满、汉各二人。掌承发、庶务之总,综理文书、收支、庶务等事; 分配各股工作,监督各股人员办事;起草章奏;随王大臣办理交涉,担任记录;稽核各种经费收

  • 弥宗

    官名。周朝置。《逸周书·王会》:“为诸侯之有疾病者,阼阶之南祝淮氏,荣氏次之,珪瓒次之,皆西面,弥宗旁之。”孔晁注:“弥宗,官名。”

  • 判府事

    宋朝对二品以上官及带中书、枢密院、宣徽使等官职任知府者之称呼。参见“知府”。

  • 商卓特巴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隶于噶伦。掌理库事。设二人,后藏设一人,为四品官。遇有缺出以叶尔仓巴、协尔帮、大中译及济仲喇嘛升补。又后藏增设小商卓特巴一人,缺出以岁琫喇嘛、森本喇嘛升补。西藏官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