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武公
战国时中山国国君。约公元前414—前406年在位。中山文公之子。中山属白狄,春秋时称鲜虞。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政治腐败,生活荒淫奢侈,“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乐歌谣好悲”(《吕氏春秋·先识》)。前406年为魏文侯所灭。不久,其子桓公复国。
战国时中山国国君。约公元前414—前406年在位。中山文公之子。中山属白狄,春秋时称鲜虞。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政治腐败,生活荒淫奢侈,“男女切倚,固无休息,康乐歌谣好悲”(《吕氏春秋·先识》)。前406年为魏文侯所灭。不久,其子桓公复国。
唐以后对六部侍郎之别称。因尚书称卿,侍郎次之,故曰贰卿。又称“贰令”。
唐都长安兴庆宫内楼。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后两次扩展楼前地至东市东北角及道政坊西北角。因玄宗诸兄弟宁王、薛王宅在胜业坊,岐王、申王宅在安兴坊,邸第相望,环于宫侧,故取《诗经》棠棣之义,题楼名花萼相
使职名。唐代内诸司使之一,领掌宫苑内花木果树栽接事,肃宗至德二载(757)宦官李辅国拜殿中监,为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使。五代沿置。
随漕粮加征之耗米与赠贴银米之合称。参见“随漕正耗”、“赠贴银米”。耙 又作爬或䎬。一种整地农具,有方耙、人字耙之分。汉代已有竹木耙和铁齿耙,但属人力耙。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壁画中,已发现
书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二册。辑录清军机处旧档中所存各国有关教案之照会编成。第一册为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十年(1884)英、俄、法、比四国照会,凡浙江、江苏、台湾、福建、安庆、天津、南昌、汉口
①(195—256)三国魏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字子雍。司马昭妻父。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 三 年(229),拜散骑常侍。后以常侍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曾上疏明帝“
报纸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上海创刊。李芋仙主笔,以寓言讽刺时政。设先声(讽刺诗)、论说、小说、官场笑话、市井嬉谈、时令演说、花国寻芳、梨园谈艺、日下新闻、海隅碎录、灯谜等栏目。另将《皇朝掌故
在今河南开封市。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39;一说魏惠王六年或九年)自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于此。是当时大都市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二年(前225),“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
《书·周书》篇名。周成王封康叔于卫,以殷民沉湎于酒,告诫其严禁酗酒。
名,指名词、概念;实,指事物、实际。名实思想与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密切联系,受到先秦诸子重视。孔子主张循名责实,想用“正名”的方法巩固等级制度。《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