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
即皇太子。《汉书·史丹传》:元帝时,诏史丹以驸马都尉侍中护太子家,“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
即皇太子。《汉书·史丹传》:元帝时,诏史丹以驸马都尉侍中护太子家,“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
即“阿布思”。
?—1857清湖北兴国(今阳新)人,亦名定山,字竹坡。道光武进士。由广西桂林营游击,升任贵州镇远镇总兵。道光三十年(1850)在湘镇压李元发起义。咸丰元年(1851)率贵州、云南兵将赴广西参加镇压太平
书名。清张庚撰。六卷,补注六卷。明人曾作《纲目集览》、《纲目质实》两书,所释地理,谬误颇多。庚乃据胡三省《通鉴注》及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诸书,撰为是书,以正两书之失。
南朝门阀士族中次于高门之门第。高门为右姓,其次即为次门。南朝宋宗越本为次门,曾被黜为役门。元嘉二十四年(447),宗越启文帝求复次门,许之。
①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升海陵制置院置。治海陵县(今泰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泰州、姜堰、如皋、泰兴、兴化等市和海安、东台二市、县部分地。南宋以后辖境缩小。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升为泰州路,二十
战国时秦国争夺王位的事件。秦武王四年(前307),武王卒,无子,诸弟争立。大臣及惠文王后(即武王母)、武王后拥立公子壮即王位,称季君。芈八子(即惠文王妃,武王庶母,后称宣太后)及其异父长弟魏冉则迎立公
1853—1917清末蒙古镶蓝旗人,巴岳特氏,字清弼。同治进士。曾任知县、知州。甲午战后历任山东兖沂曹济道,山西冀宁道、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八国联军之役率湘鄂军至太原“护驾”,授山西巡抚。光绪二十
即“此山先生诗集”。
即“西番(5)”。
契丹部落名。大贺氏八部之一,唐设为弹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