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泉
地名。又作屏聿。突厥语音译。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大唐西域记·窣利地区总述》:“千泉者,地方二百余里,南面雪山,三陲平陆。水土沃润,林树扶疏,暮春之月,杂花若绮,泉池千所,故以名焉。”其地当东西交通之要冲。唐显庆二年(657)设濛池都护府,千泉在其辖境内。
地名。又作屏聿。突厥语音译。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大唐西域记·窣利地区总述》:“千泉者,地方二百余里,南面雪山,三陲平陆。水土沃润,林树扶疏,暮春之月,杂花若绮,泉池千所,故以名焉。”其地当东西交通之要冲。唐显庆二年(657)设濛池都护府,千泉在其辖境内。
书名。唐末五代杜光庭撰。八十七卷。凡拜章、消灾、忏禳、安宅、启醮、设坛、谢罪等仪式皆详列之,保存了道教五斗米道的宗教习俗。收入《道藏·正一部》。
清初秘密结社。始于明末,系被掠至关外的汉人所立。崇德七年(1642)被镇压,后传至山西等地。清兵入关后,山西朔州张四利用“皇天清净善友会”组织群众,以山区为根据地,坚持抗清。顺治二年(1645),曾击
?—617一作白榆妄。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人。出身奴隶。大业九年(613)反隋,攻取官府牧马,北连突厥,转战陇右,被诬称“奴贼”。炀帝遣元弘嗣、范贵等镇压,屡为其所败。后进据平凉(今属甘肃),众至
东汉质帝年号(146)。
明代以后典籍中中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屿的名称。见明顾玠《海槎余录》,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魏源《海国图志》等。
清云南等地铜矿厂矿工。因其背矿出硐,又称背荒。大厂七八万人,小厂亦万余人。其受雇于*锅头,按月计酬者称*月活。采取分成制工资者称*亲身兄弟。
在今安徽桐城市东浮山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部将徐达攻安庆,夜掩浮山寨,即此。
泛指掌刑狱之官。《梁书·朱异传》:“上书言建康宜置狱司,比廷尉。”
古代国君、贵族举行各种礼仪时所使用的器皿,一般指以青铜制作的容器。
官僚属吏。《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郑玄注:“官属,谓六官其属各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