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东十三家
明末清初荆西川东地区以大顺军余部为主体的抗清队伍。清入关后,大顺军将领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及李来亨等联明抗清,后受南明政权猜忌排挤,相继返归巴东荆襄地区。与姚黄军旧部、川中旧将王光兴、王光昌、谭文、谭诣、谭宏等合称夔东十三家军,坚持抗清。顺治十五年(1658),曾两次进攻重庆。康熙二年(1663),清廷集中川、陕、湖广三省兵力,大举围攻十三家军。经过一年多激烈战斗,十三家将领多英勇牺牲。次年,清军攻破茅麓山,李来亨全家自杀,十三家军余部退入陕南、四川山中,继续抗清。
明末清初荆西川东地区以大顺军余部为主体的抗清队伍。清入关后,大顺军将领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及李来亨等联明抗清,后受南明政权猜忌排挤,相继返归巴东荆襄地区。与姚黄军旧部、川中旧将王光兴、王光昌、谭文、谭诣、谭宏等合称夔东十三家军,坚持抗清。顺治十五年(1658),曾两次进攻重庆。康熙二年(1663),清廷集中川、陕、湖广三省兵力,大举围攻十三家军。经过一年多激烈战斗,十三家将领多英勇牺牲。次年,清军攻破茅麓山,李来亨全家自杀,十三家军余部退入陕南、四川山中,继续抗清。
南朝梁大同中置,“远取泸川为名”(《太平寰宇记》)。治江阳县(隋大业初改泸川县,今泸州市)。隋大业初改为泸川郡,唐初复为泸州。天宝初改为泸川郡,乾元初复为泸州。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隆昌、富顺、江安、纳
官名。五代后唐天成年间创置侍卫亲军,总领马、步禁军,由亲信任都指挥使,以为长官。天成三年(928),康义诚为首任都指挥使,其后又设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北宋初,因分置马军司、
即今广西东北部兴安、灌阳、灵川县境之海洋山。又名“阳朔山”、“零陵山”。《汉书·地理志》零陵郡:“阳海山,湘水所出”;《续汉书·郡国志》:“阳朔山,湘水出”;《元和郡县志》桂州:“阳朔山。即零陵山也。
中国哲学术语。指本体与万有、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按传统解释,此四句系陈述从一至多的宇宙生成之次序。三国魏王弼《老子注》四十二章:“万物万形
水陂名。在唐山南道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东北八十里。本名放鹤陂,已堙塞。圣历初,县令崔嗣业复开,故名崔陂,后废。
见“公主府”。
官名。南朝梁置,州府属官,掌教育。品秩依州府等级而高下不等,皆为流外官。
西汉置。治今湖南衡阳市西南武水北。元康元年(前65)封长沙顷王子度为钟武侯。属零陵郡。后侯国徙江夏郡境内,仍为钟武县。东汉永建三年(128)改为重安县。
?—576或称陆媪。北齐汉阳(今甘肃礼县)人。西魏秦州刺史骆超妻。元象元年(538),随夫归降东魏。寻超以谋反罪被杀,乃配入掖庭为奴。后主高纬幼时,令其鞠养,称“乾阿妳”。得宠于胡太后,齐主以为女侍中
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长城。主要有两条:(1)《史记·匈奴列传》:秦昭王时“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此条长城走向,首起临洮(今甘肃岷县)西,沿洮水东岸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