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宗喀巴

宗喀巴

1357—1419

元末明初宗喀(今青海湟中)人。藏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父名鲁木布格,元末官达鲁花赤。幼时,从噶当派僧人顿珠仁钦出家于甲琼寺(在今青海循化)。十六岁进藏深造,住第瓦仅寺(在拉萨西南郊)。先后在前后藏各地投师求法,在噶当、萨迦诸大师指导下,系统学习近二十年,同时为人讲经传教,提倡僧人应持守戒律,颇著声望。明永乐七年(1409)初,在帕竹地方政权及其属下贵族支持下,创大祈愿法会于拉萨,又在拉萨东北汪古尔山建立甘丹寺,正式创立格鲁派。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书。生前将衣钵传给首席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圆寂后,由贾曹杰继法位。后其法嗣在蒙古和硕特部及清朝支持下,使格鲁派逐渐成为在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并在蒙藏地区广泛流行。

宗喀巴

猜你喜欢

  • 均徭

    本意为审编徭役的方法。明代徭役类别之一。正统四年(1439)按察佥事夏时创行于江西,后广东、四川、福建、陕西、南直隶等处相继推行。景泰以后,逐渐推行全国。江淮以北约始于成化、弘治年间。明初役法分里甲与

  • 总知宿卫事

    官名。辽代置。北面官。宿卫司官员,在总宿卫事下。

  • 禹余(餘)粮

    褐铁矿的古名。又名太一禹余粮,亦为中药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计然万物录》说:“出河东。”《名医别录》云:“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不是一种单独的矿物,而是以针铁矿、钎铁矿等铁的氢氧化物为主

  • 晋鲜卑归义侯印

    晋代金质印章。出土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西晋拓跋鲜卑盛乐古城遗址之东的东凉城小坝子滩。同时出土者还有“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等,是西晋王朝对拓跋鲜卑之封赏,反映拓跋鲜卑入主中原之前与西晋的关系。

  • 嘉泰宁宗会要

    书名。宋陈自强、史弥远等撰。二百二十五卷。始撰于嘉泰二年(1202),成于嘉定十四年(1221),理宗时又加修改,于淳祐二年(1242)进上。具载宁宗一朝典制。已佚。

  • 太子左谕德

    见“左谕德”。

  • 萧子云

    487—549南朝梁宗室。字景乔。齐豫章王萧嶷第九子。年三十,起家秘书郎。梁末官至侍中、国子祭酒。善草隶书,为世楷模。侯景乱梁,东奔晋陵,饿死。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东宫新记》二十卷。

  • 已氏县

    西汉置。治今山东曹县东南。属梁国。北齐废。隋开皇四年(584)复置,六年改名楚丘。

  • 不直

    官吏判案不公正,故意从重或从轻判刑。《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辠(罪)当重而端轻之,当轻而端重之,是谓‘不直’。”对判案“不直”的官吏,可罚作劳役或谪戍远方。《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適

  • 天当

    古代哲学用语。指合乎自然,最为恰当。《经法·四度》:“内外皆顺,命曰天当。”认为以法为准判断是非,就如以秤为准权衡轻重,最为恰当。故曰:“称以权衡,参以天当”(《经法·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