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皇泽寺千佛崖
中国著名的石窟。在四川广元市区西北,共有三处,以城西嘉陵江西岸的皇泽寺摩崖造像和城北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最为著名。皇泽寺建于武则天时,现存石窟和摩崖三十四处,主要为唐代作品。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窟龛密集,最多处叠至十三层,高达40米,绵亘长达半里以上。现尚存窟龛四百余座、造像七千尊左右。窟龛始建于南北朝时代,以唐代建造者为最多,宋代续有增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中国著名的石窟。在四川广元市区西北,共有三处,以城西嘉陵江西岸的皇泽寺摩崖造像和城北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最为著名。皇泽寺建于武则天时,现存石窟和摩崖三十四处,主要为唐代作品。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窟龛密集,最多处叠至十三层,高达40米,绵亘长达半里以上。现尚存窟龛四百余座、造像七千尊左右。窟龛始建于南北朝时代,以唐代建造者为最多,宋代续有增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吏部、太仆寺,上林苑监、内官、印绶二监,长芦盐运司,大宁、万全二都司,河间等十二卫,及
官名。唐置为太子内官,员三人,从八品。掌东宫医药、伎乐,隶司馔。太平天国军中置为给事官。
亦名马岭山。在河南登封市东北,为嵩山东支。《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城县:“阳城山,洧水所出”。《水经·洧水注》:洧水“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之东北,盖马岭之统目焉”。《资治通鉴》:东晋元帝建武元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睢阳县置。治今河南商丘市南。为宋州治。大业初为梁郡治,唐为宋州治,北宋为应天府治。金承安五年(1200)复为睢阳县。
即“浯水”。见“五汶”。
?—499南朝齐武帝族子。为东宫直阁,除给事中、兰陵令。与萧谌见郁林王狂纵,恐祸及己,乃改附西昌侯萧鸾,密为耳目。隆昌元年(494),随萧鸾入宫杀郁林王,立新安王萧昭文(郁林王弟),旋又杀之。除黄门郎
汉代行政区划体系实行郡、国并行制。西汉兴,封七异姓诸侯王国。到汉高帝末年演变为九个同姓王国与一个异姓王国,时高帝自领只有十五郡,其余约四十郡分属十王国。大国六七郡,小国二三郡。文、景、武三朝相继用众建
?—303晋宗室。字弘舒。扶风王司马骏子。太康中,封新野县公。拜散骑常侍。八王之乱时,从齐王冏举兵讨赵王伦,进封新野郡王。迁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冏败,自结于成都王颖。为政严刻,蛮夷怨恨。
元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文宗天历二年(1329)立为帝师。
见“乐律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