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控案牍
官名。元代始置,为各衙署首领官。置于府、上中州者为专职,置于总管府及肃政廉访司者为兼职。掌文书案牍之事。多由书吏及都目升任,未入流。明置于各布政使司理问所,初置知事,后改此职,未入流。掌刑名诉讼之案卷文牍。
官名。元代始置,为各衙署首领官。置于府、上中州者为专职,置于总管府及肃政廉访司者为兼职。掌文书案牍之事。多由书吏及都目升任,未入流。明置于各布政使司理问所,初置知事,后改此职,未入流。掌刑名诉讼之案卷文牍。
书名。元郭畀撰。一卷。至大元年(1308)九月初一日至次年二月初九日作者客居杭州时作。时畀于江浙行省求充学正山长,逐日琐记交游闻见,中多请托胥吏之事。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又名伊阙。《水经·伊水注》:“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昭公二十六年(前516)赵鞅使女宽守阙塞是也。”
五代杂税之一。后唐时,京城中买卖庄宅,官府于契上盖印,每贯征二十文,谓之地契钱。天成四年(929)罢。
官署名。北宋康定元年(1040),合并奉宸五库置,掌收储金银珍宝,以供宫廷须索。设监官二人,以入内内侍充任;提点一人,以内侍都知充任。元丰改制后,隶太府寺。
即“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隋开皇三年(583)以东义州改名。治卢氏县(今属河南)。大业初废。义宁元年(617)置虢郡,武德元年(618)改为虢州。贞观八年(634)移治弘农县(北宋改为虢略县,元废。今灵宝市)。天宝元年(742
①官名。北魏末高欢置为近侍之职。《北齐书·张保洛传》:“以帐内从高祖出山东,有麴珍、段琛、牒舍乐、尉摽、乞伏贵和及弟令和、王康德,并以军功至大官。”西魏宇文泰亦置,皆用亲信,掌侍卫。又有帐内大都督、帐
书名。元舒頔撰。八卷。頔字道原,别号贞素,绩溪(今属安徽)人。顺帝至元三年(1337)为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至正十年(1350)归隐山中,明初屡召不出。平生著作数十卷,俱散佚。此集乃其七世孙旭、八世
①(1013—1082)北宋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字景元。张奎子。举进士。为单州通判,知沂、潍二州,改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会河决商胡,虽拯溺救饥,仍被免职。数年,复提点河东、陕西等路刑狱。为陕
①相传为秦、赵之先祖大业之妻。颛顼裔孙女脩生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女女华,生大费,即伯翳(《史记·秦本纪》)。②相传为夏桀之爱姬(《管子·轻重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