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碑
清碑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立于抚顺县东六十里萨尔浒村南(今为大伙房水库境内)。碑文为清高宗据《清实录》所撰,叙述后金与明朝在萨尔浒交战的全过程,歌颂了努尔哈赤等的英勇善战及取得的决定性胜利。用满汉两种文字,分别刻于碑的两面。碑身高1.53米,宽2.15米,座高0.79米。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院。
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碑
清碑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立于抚顺县东六十里萨尔浒村南(今为大伙房水库境内)。碑文为清高宗据《清实录》所撰,叙述后金与明朝在萨尔浒交战的全过程,歌颂了努尔哈赤等的英勇善战及取得的决定性胜利。用满汉两种文字,分别刻于碑的两面。碑身高1.53米,宽2.15米,座高0.79米。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院。
萨尔浒山之战书事碑
西晋改海阳县置。治今安徽休宁县东万安镇。属新安郡。南朝梁为新宁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休宁。
并(並)索桥的一种形制。并列几根缆索,上铺木板,组成桥面,左右各悬上几根缆索做栏杆,也有不设栏杆者。是中国古式索桥中最普遍的一种。
见“户部银行”。
比视,即比照、相似之意。流内比视官,即与流内官之对应品级相比照、相似。北齐始置,自视从第三品至视从第九品,无上、下阶之分,共十三等,以序领民酋、庶长、中正、中正属佐、州郡部分属佐以及国子学生等之品级。
春秋晋邑。即今河南沁阳市。《左传》宣公十七年(前592):“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战国属韩,后又属秦。《史记·白起列传》: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西汉置县。
见“反美华工禁约运动”。
姓。天竺人来中国者,多冠以此姓。据《高僧传》,汉有竺朔佛等。
见“左街使”。
西汉置。治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黄河东岸。属定襄郡。东汉末废。
①唐宋翰林学士之别称。②清代对内阁中书之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