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蔡地。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左传》成公六年(前585):晋师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即此。
官署名。元代置。秩从五品,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世祖中统二年(1261),设二局。至元二十四年(1287),合为一局,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官署名。明代工部虞衡司之属。掌管淘洗青绿,如烧造银硃所用之水银,烧造黄丹所用之黑丹等,皆按月支料烧炼完备,逐月进赴甲字库收贮。初设大使一人,后革。
明清嫔妃名号。为诸妃最高之位,仅次于皇后。始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贵妃万氏死后得封。万历中恭妃王氏、贵妃郑氏,崇祯中礼妃田氏亦均得封。清康熙中定后宫名位,皇后之下为皇贵妃,其下为贵妃。册封
约586—约656唐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人。隋末,投李密不见用,说其党黄君汉归唐,任怀州总管府司马。以功封清丘县公。从李世民平王世充,转隰州长史。贞观初,任左司郎中。永徽初,累迁婺州刺史。永徽四
篇名。亦名《均善论》、《均圣论》。南朝宋慧琳撰。自设“白学先生”和“黑学道士”的问答,论儒佛之异同,认为两者以“爱物去杀,尚施周人”为目的,其旨“均善”。然对佛理多有讥评,主张用儒家的义理,使民“蹈道
即“太庚”。
官名。唐先天二年(713)始于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置。亦称水陆运使。掌洛阳、长安间漕运,后移职转运使。宋代承置,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漕运淮、浙、江、湖六路储廪以输京都,兼制茶盐、泉宝之政,及监察
见“登科录”。
①官名。东汉置,属卫尉,一人,秩六百石。与左都候同主剑戟士,有丞一人,领员吏二十二人,卫士四百六十三人,徼巡皇宫。三国魏、西晋沿置。②匈奴官号。与左都候皆由匈奴贵族四姓中乔氏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