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师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载师司长官,掌封邑的划分,管理全国农、牧、盐业生产及赋役的征发。下设小载师下大夫、小载师上士以佐其职,领司封中士、司农上士、司均上士、司赋上士、司役上士、掌盐中士、掌遗中士、掌堰下士、典牧中士、典牛中士等官属。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以下大夫为长官。宣帝即位后,复置。正五命。隋开皇五年(581)罢。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载师司长官,掌封邑的划分,管理全国农、牧、盐业生产及赋役的征发。下设小载师下大夫、小载师上士以佐其职,领司封中士、司农上士、司均上士、司赋上士、司役上士、掌盐中士、掌遗中士、掌堰下士、典牧中士、典牛中士等官属。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以下大夫为长官。宣帝即位后,复置。正五命。隋开皇五年(581)罢。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濒江,与焦山对峙。元至元十二年(1275),南宋两淮镇将张世杰等以舟师万艘驻焦山东,元将阿术登此山望之,旋大败宋军于江中。
见“峣关”。
官名。秦汉置有太子庶子。西晋始分左、右。武帝咸宁四年(278)以朱冲任此职,定为太子东宫官属。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隋为太子门下坊长官,员二人,正四品上。唐龙朔二年(662)改门下坊为左春坊,左庶子为
官署名。即户部度支司,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度支。
战国时齐国人。亦作王升。修道不仕。曾往见齐宣王,讥讽其好色好马好狗好酒,唯不好士。齐宣王纳其言,举士五人,任之官,齐国大治。事见《战国策·齐策四》。
明代侍奉皇太子的宦官机构。始设于洪武二年(1369),为典玺、典翰、典膳、典服、典药、典乘兵六局。二十八年定制不设典翰局,分典乘兵局为二。各设局郎一人,秩正五品;局丞二人,秩从五品。惟典玺局事繁,增设
官署名。明代设于通州东张家湾(今北京通州区东南)的批验盐引机构,为户部直辖。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隆庆六年(1572)革。
古代五礼之一。为祭祀典礼。包括对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等以及祖先的祭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历代内容各有增减。
亦作《仓颉篇》。字书名。秦李斯撰。据许慎《说文解字叙》,秦并六国,为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一作毋)敬作《博学篇》。三书均为学童识字读本。内容是将常用杂
汉代西域的一种土地使用方式。土地贫瘠之国常在他国借地耕种,故称寄田。《汉书·西域传》:“(鄯善国)土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颜师古注:“寄于它国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