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襄王
即“东川王”(509页)。
即“东川王”(509页)。
书编名。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即“阿史那伏念”(1232页)。
即藏历纪年法。详见“藏历”(2567页)。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32公里的恰博特沟山梁上。南距克达拉乡约2公里。海拔1566米。南北约1.5公里,东西1公里。墓葬约有90座。其中大型墓约10座,封堆高1.5—3米,直径15—30米,顶部
旧时凉山彝族习俗。当对外战争经讲和停止,内部冤家械斗经调解平息,某些矛盾纠纷得到处理,内部或与毗邻者、客方表示团结友好时,都要举行隆重仪式:先打死一头牛,带着牛头和四条腿剥下皮,用木棍撑起,然后盟誓双
蒙古语音译,意为“宿卫”。为蒙古“怯薛”(禁卫军、护卫军)的组成部分,履行夜间警卫大汗斡耳朵(帐殿)之责。宋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征乃蛮部之前始建,以80人充任。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
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越质”初为部落之号,后以为氏。原居于平襄(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晋太元十三年(388),越质叱黎为西秦乞伏国仁破于平襄,其子越质诘归、弟之子复半及部落5千余人被俘。降西
①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唐古(※党项)族民户所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
唐至清对今广西左、右江流域的土地称谓。“俍”,壮语音译,意为“土官”,“俍田”即土官之田地。历代在此地设羁縻州县或推行土司制度,田地概属土官所有,土官将其分为两大类:一为自营田(含养印田、荫免田、职田
?—349十六国时期后赵宗王、将领。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后赵延熙元年(333),封乐平王。建武十一年(345),奉父命镇守长安(治今陕西西安)。太宁元年(349),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