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乙毗咄陆可汗

乙毗咄陆可汗

唐代西突厥北庭可汗。又作欲谷可汗、咄陆可汗。原为欲谷设,又作乙毗设。贞观十一年(637),与统吐屯联兵攻沙钵罗咥利失可汗。次年东厢咄陆部拥其为汗,建牙镞曷山,谓之北庭,统伊列河以西地。自是西突厥分为南北庭,屡相攻战。十五年(641),联合石国吐屯攻杀南庭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并南庭,统一西突厥。以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屯兵多逻斯川(今额尔齐斯河)可汗浮图城,绝西域贡道,胁迫西域诸族国反唐,进而东扰伊州(今新疆哈密)等地,为唐将郭孝恪所败。转而西征康居、米国,因争夺卤获,杀部将泥孰啜。后为泥孰啜之将胡禄屋所败,退守白水胡城(又作白水城,前苏联中亚奇姆肯特东)。弩失毕部首领使唐请罢其汗位,唐太宗遣通事舍人温无隐持节,立乙屈利失乙毗可汗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他又率军击乙毗射匮可汗,虽获胜,但终因失众望,走吐火罗,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 宗喀巴

    1357—1419西藏佛教史上著名宗教改革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札巴贝。青海西宁西南宗喀人,故名宗喀巴。藏族。父伦本格元末官达鲁花赤(镇守官)。元至正十九年(1359),3岁随父谒

  • 张汝霖

    ?—1191金朝大臣。字仲泽。渤海族遗裔,尚书令※张浩子。少聪慧好学,被父誉为家中之千里驹。贞元二年(1154),赐进士及第,历迁左补阙、大兴县令、礼部员外郎、翰林待制。大定八年(1163),改刑部郎

  • 北狄顺义王俺答谢表

    即“俺答谢表”(1886页)。

  • 执手礼

    ①契丹帝王奖谕将士的一种礼仪。《辽史·国语解》称:“执手礼,将帅有克敌功,上亲手慰劳;若将在军,则遣人代行执手礼。优遇之意。”对于亲近的外国首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用此礼。《太宗纪》载,天显十一年(93

  • 麻星衢

    清嘉庆年间苗族举人。又名麻心俱。湖南西部猪崽坡人。嘉庆年间(1796—1820),应试中田字号举人。曾建议再增设廪生,增生名额,以培养苗族青年。在其出任武昌学政期间,选拔培养不少苗族人才,为民族教育事

  • 锡林郭勒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以清代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5部10旗会盟于锡林郭勒河之地,故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南邻河北省,北抵戈壁,属高原地形,草原广阔。境内大部为畜牧区。清代直隶理

  • 夫兄弟婚

    亦称“续嫁夫兄弟婚”、“妻兄弟婚”,俗称“转房”。女子丧夫后,须嫁给亡夫之兄弟或近亲男性的一种婚俗。此婚俗系原始社会夫方与妻方氏族或世系群成员之间存在着互有婚姻权利和义务的演变。中国许多民族曾广泛流行

  • 类林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汉文类书。汉文原著唐于立政编,共10卷50目。汉文本早佚,后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部分残片。西夏文本译者佚名,亦为10卷50篇。为西夏仁宗乾祐十二年(1181)刻字司刻本。蝴蝶装,页面25×12.

  • 康僧渊

    晋代佛教高僧。原籍西域(康居?),生于长安。自幼出家,志业弘深,容止详正。能诵《放光》、《道行》、《二般若》诸经。晋成帝(325—342年在位)时,偕康法畅、支敏度等往江南布教,常以清约自处。后于豫章

  • 纳合七斤

    ?—1172金世宗朝起义军领袖之一。女真族。纳合氏。西北路人。大定十二年(1172)四月,河东、河北等路大饥荒,金廷仅发“所在开仓赈恤”一纸空文诏书,无实际救荒措施。遂与各地人民起义抗金。利用当地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