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保安族

保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保安,旧称保安回。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一些县和青海省循化县。有人口12212(1990年)。操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语文。据历史、民间传说和习俗,主要源于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在与蒙、藏、回、土等民族长期交往过程中自然融合而成。一说是由元明时期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长期发展中,吸收回、藏、土、汉等族成分而逐渐形成。明初,在今青海同仁县西山建保安堡,戍边,后定居在同仁县境隆务河一带。明万历(1573—1620)年间,在此地置保安站,建保安城,设守备驻防,遂以地名为族称。清初隶西宁镇统辖,雍正(1723—1735)年间,始设营制。后改属循化营隶兰州府。咸丰(1851—1861)年间,因不堪当地僧俗封建主欺压,被迫东迁,先居循化数年,后迁今地。清末民国初年属河州,处于地方军阀马安良、马步芳等统治下。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副业与手工业,所制“保安刀”闻名甘、青、藏等地。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自清末至解放前曾进行过多次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内部又分老教(花寺)和新教。其习俗深受宗教影响,又保留有善骑术、好枪械和摔跤等某些蒙古族的习惯。实行土葬。行一夫一妻制。能歌善舞,有极其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保安花儿”独具民族特色,优美动听;舞蹈融合了藏族舞的某些特点,欢快豪放。造型艺术较发达。

猜你喜欢

  • 德宁县

    见“德宁路”(2519页)。

  • 詹山

    东汉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武陵郡(今湖南西部,四川、湖北、贵州部分地区)蛮人。桓帝元嘉元年(151),率领武陵辰阳(今湖南辰溪、麻阳一带)、零陵都梁(今湖南武冈)等地各族人民起兵,反对官府苛敛。聚

  • 耶律秃满答儿

    元初将领。契丹族。为太傅耶律秃花孙,※耶律买住子。初充宿卫,后授成都管军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率兵从攻嘉定(今四川乐山),次年,破九顶山,杀都统,嘉定降。继下泸、叙诸城,围重庆。逾年,泸州叛,

  • 鬼力赤

    ?—1408明代蒙古可汗。非元宗室后裔。明建文四年(1402),蒙古可汗坤帖木儿在内乱中被杀,无子嗣,遂于次年称可汗,史称“篡立”。明朝自此称东蒙古为“鞑靼”部。永乐(1403—1424)初,屡与瓦剌

  • 孛可孙

    元代蒙古官名。掌马驼饲料的供应分配。《元史·成宗纪四》:“孛可孙专治刍粟”。国初始置,以重臣领之,秩正三品。有权决定马驼刍料当给与否。初只设数人掌其事,后以各位增入,至繁冗,成宗大德九年(1305),

  • 六狄

    西周时对北方狄人的统称。《逸周书·职方》载西周有“六狄”。《周礼·夏官·职方》云:“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云:“北方曰貉狄”

  • 新盟

    新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组织。全称“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1948年8月1日成立于伊宁市。宗旨是“为在新疆人民中建立自由、和平生活,为充分贯彻执行和平条款,并为严厉打击破坏和平条款的冒险分子”,“建立人

  • 可汗浮图城

    见“金满城”(1476页)。

  • 阿布都鲁苏勒

    见“阿布都鲁素”(1231页)。

  • 张家口外群牧处

    清官署名。为内务府属下机构。顺治(1644—1661)初年设立。设管理三旗牛羊群事务总管1人,由察哈尔都统兼任。下设张家口外牛羊群和达里岗爱羊群兼马驼群小总管各1人、副总管2人、协领、委署协领、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