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满洲

八旗满洲

清代八旗组织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俗称满洲八旗。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根据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将满族社会原有的牛录组织加以改组扩大,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黄、红、蓝、白四旗。四十三年(1615),最后编成以八旗为名称的长期正式组织,即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正白、镶白八旗,亦即后来的八旗满洲。八旗初创时有满洲牛录(汉译佐领)308个,清军入关以后,康熙时有较大发展,满洲佐领达669个。此后略有增加,嘉庆时有满洲佐领681个(一说675个),清末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在八旗组织中,八旗满洲的地位较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为高。见“八旗制度”(29页)。

猜你喜欢

  • 高油房古城

    西夏遣址。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临河县高油房地区。城平面略呈方形,边长990米左右,墙基宽7—8米。每面城墙外侧各有马面7个,间距60米左右。南北有角楼基址,直经15米。四面城墙有门,门外有瓮城

  • 丹斗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化隆县小积石山中。寺周石壁高耸,佛殿建于峭壁之中,或于悬崖下,或依天然岩洞,别具一格。据载,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灭佛,于曲卧山修行之藏饶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3人逃至青海,

  • 马介泉

    清代书法家。安徽怀宁人。回族。清末民初在世。善书法。著有《回教考略书后》等。另有《晚清室家书》3卷,刊行。

  • 觉罗华显

    ?—1703清朝大臣。字元灿。满洲正红旗人。少颖敏,兼通满、汉文。初选任旗下七品官,补宗人府主事,升副理事官。奉命督浙江南新关榷税,以廉洁勤谨著称。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

  • 乌拉齐

    蒙古语音译。意为“站丁”。清代对在蒙古地区驿站服役者的称谓。依清理藩院指令,各盟旗分派阿拉特(意为“平民”)牧户承担某一驿站劳役。不仅无偿承担驿站劳役,还要供给往来官员的食宿。

  • 孛阔

    蒙古语音译,意为“力士”。又译孛可。蒙古贵族以其为尊号,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时代,“有一国不及之力”的不里、蔑儿乞部的赤勒格儿,均享有此称。

  • 富志那

    ?—1810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赫舍哩氏。初为健锐营前锋,从征叶尔羌、缅甸、金川,授副前锋参领,出为湖北永绥协副将。乾隆六十年(1795),苗民聚众数千人举行反清起义,围攻永绥,以婴城固赐花翎,擢

  • 紫利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紫羌。汉魏之际,与白水羌、黑水羌同居于白水流域中上游地区,属阴平郡(治今甘肃文县)管辖。晋时徙居汶山郡广柔、平康县。晋元康八年(298),兴乐县(今四川南坪西)黄石(羝)羌、卢水胡来

  • 卜哈儿

    见“捕喝”(1854页)。

  • 思奴古

    辽代官名。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谓:“官与敞史相近”。天会二年(939),多里曾任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