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夜郎

夜郎

古国名。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地方政权。西南夷的一支。《史记·西南夷列传》记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疆域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东邻秦置黔中郡,即包括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北部。战国末,楚将庄跻降其国,以兵威属楚。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派常頞通五尺道,分割其地置县。西汉初,夜郎复据旧地,成为西南夷最大的一个地方政权。与南越、巴、蜀有贸易往来。建元六年(前135),汉武帝遣郎中将唐蒙出使夜郎,会见夜郎侯※多同,予以厚赐,始置吏,通道路,以其部分地域置犍为郡。又发兵始治僰道至※牂牁江之道路。元狩元年(前122),汉命王然于等出使西南夷,求通身毒国(今印度),未能通。元鼎六年(前111),汉攻破南越,杀且兰君,置牂牁郡(治在今贵州凯里西北),夜郎遂入朝,封其君为王,授王印。河平(前28—前25年)中,夜郎王※兴与鉤町、漏卧连岁争战,汉朝派使臣调解,兴不从命。牂牁太守陈立遂杀兴,夜郎王兴之妻父翁指和子邪务,迫胁旁22邑反。后陈立施反间计诱其众,遂持翁指首级出降,夜郎亡。夜郎国前后经历约200多年。其民以竹为图腾,盛传竹王传说,椎发,左祍,邑聚而居。从事农耕及狩猎。境内有※濮(有作僚)、蛮、羌、夷、越、僰等族居之。其社会发展不平衡,有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奴隶制、封建社会初期等不同社会发展状况存在。关于夜郎的社会性质、主体民族、国境范围、始建于何时等问题,古今学者经千年探索,尚无定论。

猜你喜欢

  • 丽江马哥山起义

    1919年2月,丽江四区傈僳族楚沙扒、阿玉定、彪得扒等人联合当地纳西族、彝族千余人,在马哥山举行反抗官僚地主横征暴敛的武装起义。斗争席卷四、五区,队伍迅速壮大到数千人。起义者以弓弩、砍刀、长标战胜使用

  • 峒主

    亦称“峒首”、“峒官”。参见“峒僚”(1646页)、“峒”(1646页)。

  • 乔陵

    金代康宗(追谥)完颜乌雅束陵墓。皇统四年(1144)命名。原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迁于大房山(今北京房山县)。

  • 班禅四世

    见“罗桑却吉坚赞”(1424页)。

  • 瑶老制

    过去瑶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组织。由群众推选懂本民族历史,有丰富生产经验,办事公正,为群众所信赖的老人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本村寨生产活动,主持宗教活动,按习惯法调解群众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并组织群众

  • 罗桑端珠

    ?—1732清代青海塔尔寺高僧。藏族。康熙五十六年(1719),任堪布,称嘉堪布诺门罕(又作察罕诺门罕),主持塔尔寺宗教事务,僧众信服。雍正元年(1723),参与青海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煽动远近游牧藏

  • ①傣语音译,意为“田”,除泛指水田外,又是旧时西双版纳等傣族地区计算土地面积和交纳官租数额的单位名称。每“纳”约相当于四分之一市亩。 ②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区和四川省盐源县左所区的纳西族自称

  • 世系群

    以某个男始祖或女始祖之后裔组成的单系继嗣群体。基本特征为;实行外婚制,在本世系群内不能通婚;始祖明确,系谱清楚;由若干近亲家族按系谱连结组成血缘村落;有头人负责领导生产、分配和组织集体活动;耕地共有,

  • 尼堪

    1610—1652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广略贝勒※褚英第三子。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父死于狱,抚养于努尔哈赤处。初从征蒙古多罗特、董夔有功。后金天聪九年(1635),从

  • 委兀儿趁

    见“委兀慎”(14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