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水语

水语

我国水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使用人口约28万。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及其邻近的榕江、荔波、独山和都匀等县。无方言区别。根据语音和词汇差异,分为三洞、阳安和潘洞三个土语。以三洞土语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过去有种古文字,叫“水书”。水书是过去巫师在择日、召神和看风水时用的符号,水族民众多不认识。长期以来,水族使用汉文。水语特点有:语音:水语声母数量多,系统庞大。有的地方多至50个,有的地方少也有50个左右。三洞土语的声母有51个,清塞音和塞擦音分送气和不送气两套;浊塞音有带先喉塞成分和带轻微鼻冠音的两套;鼻音有清化的、带气喉塞成分的和单纯的三套;擦音又有清、浊两套。还有相当数量的颚化音声母和唇化音声母。韵母由单元音和带韵尾的长短元音构成。元音一般有a、i、e、o、u、ə6个。元音a分长短,ə是短元音。有的地方a、i、u、o部分长短。一般有i、u、m、n、η、p、t、k8个韵尾。三洞土语有55个韵母。声调一般有舒声6个和促声2个。8个声调分别与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一致。各地由于吸收现代汉语借词,增加了不同数目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量词较多。名词前可加相应的量词表示类别。数词“一”有四种形式,“二”有两种形式,用法不同。名词的修饰语,除数词在名词之前外,其余都在名词之后。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宾语的后面。词汇:词汇中单音词占多数。合成词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的复合词,另一种是由根词加前加成分或后加成分构成的派生词。构词的附加成分以前加成分居多。有相当数量的汉语新、老借词。近代借词大多是按照当地汉语读音直接借入的。借词中名词占多数。有汉语借词和本民族词并存并用现象。水语内部比较一致,操不同土语的水族,都能互相通话。目前,水族兼懂汉语的人数还不很多,水语是水族地区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

猜你喜欢

  • 西双版纳傣族水利灌溉制度

    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来重视人工灌溉与水利工程。各级行政机构皆建有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统和管理制度。议事庭总管全区水利事宜,由召片领的内务总管召龙帕萨具体负责。各个勐的大水沟,均设有“勐当板闷”(分为板闷龙、

  • 为桑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牧区租牧主牲畜为生的牧民。自己无牲畜,靠租牧主奶牛维持生活。租金很高。人身依附於土官,不能随意迁出部落,凡逃至其他部落被送回或抓回,将遭毒打、罚款、抄家,甚至处死。获土官同意

  • 耶律弘古

    ?—1043辽代大臣。名又记作洪古。字胡笃堇,又作胡覩衮。契丹族。为辽太祖阿保机伯父※耶律岩木之后,枢密使耶律化哥弟。圣宗时入仕,累迁顺义军节度使,入为北面林牙,掌文翰。太平元年(1021),加同政事

  • 太原之戎

    古族名。戎之一支。周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故名。后周王屡征之,不克。太原的位置有今固原平凉说;包头五原说;山西太原说;赵城镇以南、冀城以西、永济以东、平陆以北说;山陕黄土高原东部说等。

  • 达奚震

    ?—581西魏、北周将领。字猛略。鲜卑达奚氏。太傅郑国公※达奚武之子。骁勇善骑射,走及奔马,膂力过人。大统初,任员外散骑常侍,十六年(550),封昌邑县公。累迁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车骑常侍。北周明

  • 刘承钧

    926—968五代时北汉国皇帝。954或955—968年在位。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北汉世祖※刘崇次子。少颇好学,工书。乾祐四年(951),父称帝后,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太原尹。寻率兵攻晋、隰2州,不克而

  • 米剌印

    ?—1648清初回民反清起义首领。甘州(今甘肃张掖)人。回族。出身行伍。顺治(1644—1661)初,为清军副将。因对清廷“重满轻汉”和“剃发令”不满,乘军调四川之机,于顺治五年(1648)四月,起兵

  • 舍利军详稳司

    见“舍利”(1467页)。

  • 扎杜

    ?—1797清嘉庆初云南各族抗清斗争首领。拉祜族。威远(今景谷)人。嘉庆元年(1796),威远牛肩山一带饥荒,清统治者仍不顾各族人民死活,征敛不休,遂率众举行起义,反对清廷,袭击官府及清军粮仓,分粮济

  • 北魏思皇帝

    见“拓跋弗”(13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