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都
地名。因地有洛都谷而得名。在今青海乐都县北。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武至金城閤门县(今兰州广武县西南)与羌人战。永平元年(公元58年),又率军与羌人战于此,为羌人所败。
地名。因地有洛都谷而得名。在今青海乐都县北。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武至金城閤门县(今兰州广武县西南)与羌人战。永平元年(公元58年),又率军与羌人战于此,为羌人所败。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打围大神”(猎神)。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狩猎是旧时赫哲族的重要生产部门,他们相信有专司狩猎的神,供奉它,能保佑多得猎品。其为管理打猎一切事宜之神,神形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札赤剌、札答兰、茶只剌、茶赤剌、插支来、插只来。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均为孛端察儿后裔。始祖为札只剌歹,相传为孛端察儿所掠孕妇所生,故名,意为外姓人之子,子孙遂以为氏。最
见“完颜雍”(1147页)。
傈僳语音译,意为“能与鬼相通的人。”旧时傈僳族男巫师。主要从事占卜打卦,主持祭祀。行祭时身穿长衫,头戴拥有两只大山羊角的斗笠,背挎一把盖有毛毡或布的长刀,手舞一根长竹竿;根据“精灵”和“鬼”的情况有针
指民人为求生存而入旗籍。有三种:(1)清入关后施行“圈地”政策,北京城周围500里内民人因骇怕房地产业被圈被占,或由于※包衣大、屯领催的威逼,多有投靠八旗充当※旗人以冀庇护者。(2)清代汉族人多有流入
1855—1912清代大臣、文士。蒙古正黄旗人。鄂卓尔氏。字华卿。光绪九年(1883),参加会试。十二年(1886)中进士,以编修充镶蓝旗管学官。后历任侍读学士、蒙古学士、鸿胪卿、通政副使。二十七年(
西双版纳傣族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写的傣文佛教三藏经。贝叶系以棕榈类木本植物贝多罗树的叶子制作而成。贝叶经的制作工序较复杂,先将贝叶7—8张叠在一起,用石覆压几天,取出用圆竹棍滚压,使其平滑,然后再压几天,
鄂伦春族男皮袍。鄂伦春语音译。※“苏恩”的一种,旧时鄂伦春族男子不分老壮青少的冬装。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一般以5—7张冬季长毛狍皮制作,也有以鹿、犴毛皮做的。为了美观和牢固,袖口和衣边镶有薄皮。为
清代满族女诗人。满洲正白旗人。姓钮祜禄氏。员外郎伊嵩阿妻,夫死女嫁后自缢。著有《希光诗钞》。翁永贵录其诗奏闻,赐旌。
普米语音译。云南兰坪、丽江、永胜地区普米族的自称,意为“白人”。参见“普米族”(2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