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静斋

王静斋

1880—1949

近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字文清。天津市人。回族。出身宗教世家。幼承家教,学习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典籍。光绪二十一年(1895)起,先后在天津、北京、河北等地清真寺当海里凡(学员),受业于名师马玉麟等阿訇名下,研习伊斯兰教经典和教义。三十一年(1905),在北京南安次县安育村清真寺于勉斋阿訇主持下“穿衣挂帐”(结业)。受聘于大兴县属之白塔寺村当阿訇。先后相继在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及东北等地任清真寺阿訇。其间有两年出国考察。1912年拥护孙中山革命,加入国民党。1922年到埃及,入艾资哈尔大学留学,为中国留学生部部长。后又朝觐麦加,赴土耳其。1924年回上海,转天津。1925年任山东阳信六营清真寺教长,开始从事翻译工作,以四个月时间,将全部《古兰经》译成汉文。1927年9月在天津创办《伊光》月报,至1939年停刊,共发行100多期。并任总经理兼编译。1938年受聘为国立陇东师范学校,为阿拉伯文专修班主任,讲授《古兰经注》等课。曾撰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与时子周等人在郑州成立中国回民抗日救国会。抗战胜利后,完成百万字的《古兰经译解》一书(丙种本),由上海永祥印书馆出版。1948年应台湾穆斯林之请,去台北清真寺任阿訇。1949年返回大陆,病逝于贵州。代表作有《古兰经译注》(甲、乙、丙三种本子),其中以丙种本《古兰经译解》,风行一时。又有《伟戛业选译》、《回耶辨真》或译为《回耶雄辩录》)及编译的《中阿新字典》等。

猜你喜欢

  • 喇期

    景颇族的一支,系自称。汉称“茶山”。主要分布在云南盈江县的盏西地区,其次是潞西县的中山、东山、巩令、邦国、别笼、营盘、石板等地,在瑞丽的南京里、猛力及梁河也有少部分散居。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 西域记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 雅奇山卫

    见“咬里卫”(1645页)。

  • 必约

    参见“毕约”(755页)。

  • 玛哈图木·阿杂木

    (1461~62—1540或1542)托钵僧。新疆和卓系之祖。一名穆罕默德·达尔维西·毛拉纳·和卓·卡山尼。号阿哈玛特和卓。伊斯兰教苏菲派纳克什班底派第五世教长。原籍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早年在中亚土

  • 伊尔登

    1684—1749清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和硕敬谨亲王尼堪曾孙。雍正三年(1725),管武备院事,迁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四年,改右翼前锋统领,袭其父赖士辅国公爵。六年(1728),擢正黄旗蒙

  • 左文襄公全集

    书名。又称《左宗棠全集》。清左宗棠撰。杨书霖编纂。全书109卷、卷首载本传、神道碑、墓志铭。另有奏稿64卷,谢恩折2卷、书牍26卷、文集5卷、批札7卷、诗集、联语、说帖、咨札、告示等5卷。别有张大司马

  • 明安额叶齐

    ?—1591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又作明爱额叶齐,汉文史籍译作明安、明罕、明海等。孛儿只斤氏。※吉囊孙,※阿穆尔达喇达尔罕子。驻牧于榆林、孤山边外,在榆林与明朝互市。万历十九年(1591),随其

  • 张穆

    1805—1849清代著名学者。山西平定人,初名瀛暹,字诵风,一字硕洲、石洲(一作石舟),晚号靖阳亭长。道光十一年(1831)优贡生,曾充正白旗汉教习。道光十九年应顺天乡试,以受诬作弊被斥,自是绝意举

  • 移剌仲方

    金代中期大臣。契丹族。世宗时,官吏部侍郎。大定二十八年(1188)十一月,与河中尹田彦皋共为贺宋正旦使,与宋友好往来。后为陕西路副统军、左宣徽使。章宗即位,任御史中丞。二十九年,谏言加强盐禁,选能吏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