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畲语

畲语

我国部分畲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语支。畬族分布于中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1990年人口普查约有63万。但使用畲语的仅有1000多人,分布于广东莲花山区的海丰、惠东和罗浮山区的博罗、增城等县的10多个小山村。这部分畬族自称“活聂”,内部交往使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民族交际多使用汉语客家话。畲语在苗瑶语族中自成一个语支,跟苗语支、瑶语支语言都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特别跟苗语支的炯奈语比较接近。特点有:有单辅音、唇化辅音和颚化辅音3类声母。无浊闭塞音声母。清塞音声母P、t、k都带有同部位的鼻音成分。如mp、 nt、k,但与同语族的苗语、布努语、巴哼语、炯奈语等的带鼻冠音声母不是一个来源,性质也不同。有—n、—、—t、—k等4个辅音韵尾,塞音韵尾都不是固有词。声调系统基本上与汉语相同,古代分4个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后来由于声母清浊不同而分化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调类,阳上、阳去和不带塞音韵尾的阴入、阳入调值相同,带塞音韵尾的阴入,阳入多是新吸收的汉语借词。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合成词比较丰富,多半是修饰式的,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附加成分多是前加成分。汉语借词相当多,早期借词大都是单音节的,现代借词双音节的居多,多是政治、文化用语,有些带有明显的客家方言特点。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名词、指示代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语前,也有的在中心语后,还有少数几个词可以在中心语前,也可以在中心语后。如广东惠东县多祝畲语:kia22 (黑) pui31(猪)“黑猪”,ta22thɔ35(豆子) khun53(黄)“黄豆”,kjɔ22(白)“白糖”。人称代词有单数、复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数词有基数词、计位数词、计月数词、计日数词疑问数词5种,各有不同的使用范畴。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的语法范畴。句子的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后。根据词汇的差异和地域的不同,畲语大致可以分为莲花和罗浮两个方言,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大,不再分土语。方言之间差别不大,两个方言的人相互间可以通话。

猜你喜欢

  • 呼罗珊

    西域古地区名。见《新唐书·西域传》。《辽史·天祚本纪》载:西辽主耶律大石至寻思干(今撒马尔罕)。西域诸国举兵10万,号忽儿珊,来拒战。大石三军俱进,忽儿珊大败。呼罗珊与忽儿珊为同名异译,波斯语,义为“

  • 耶律迭里特

    ?—913辽初名医。字海邻。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于越※耶律辖底子。史载其善骑射,有臂力,被阿保机誉为“万人敌”。于医尤精。传称:“视人疾,若隔纱睹物,莫不悉见。”(《辽史》卷112)阿保

  • 五弩失毕

    西突厥部落。属十姓部落西厢(右厢),居碎叶川(今楚河)西。共有五部: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拔塞干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与※五咄陆部不睦,常互相争战。唐永徽二年(651),阿史

  • 俟利发失钵屈阿栈

    唐代※黠戛斯首领。“俟利发”为官号,职位极崇,掌一方军权。初受薛延陀制约,薛延陀被灭后,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亲至长安(今西安),受到唐太宗殊遇,设宴欢迎,热情款待。在酒宴上,向唐太宗请封,表示

  • 后唐明宗

    见“李嗣源”(1043页)。

  • 管内押蕃落使

    见“都知蕃落使”(1818页)。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次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本部左翼中旗之东。东至西雅博克,西接额尔沁乌苏,南抵乌兰商达,北达庞克尼屯。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五十八年(1719),析多尔济阿喇布坦所辖人户别为1旗,令成衮札布辖之

  • 吴克勤

    ?—1449明朝将领。原名王也儿克台。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吴克忠弟。明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兄投明朝,奉命率部众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八年(1410),与父

  • 车师后部侯城

    见“金满城”(1476页)。

  • 黑虎羌

    明代羌族部落。主要分布在今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县黑虎乡一带。正统九年(1444),攻围椒园、松溪等堡,其首领多儿太被杀。成化九年(1473),首领夜含等攻破关堡;按察使龚璲统兵破20余寨,降数千人,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