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玛藏岩寺”,又称觉化寺、金刚崖寺。在青海互助县。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卧日山修行之藏僧玛·释迦牟尼、藏·饶赛、肴格迥等携律经典逃至青海,曾居于此寺。公元10世纪末,此寺初具规模。据载藏传佛教后弘祖师喇勒贡巴饶赛在此寺圆寂,其肉身存于寺中石窟。此寺规模不大,仅因历史悠久,素享盛名。清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乱。现存佛堂,内塑有喇勒贡巴饶赛泥像,僧舍及寺前塔焚。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玛藏岩寺”,又称觉化寺、金刚崖寺。在青海互助县。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卧日山修行之藏僧玛·释迦牟尼、藏·饶赛、肴格迥等携律经典逃至青海,曾居于此寺。公元10世纪末,此寺初具规模。据载藏传佛教后弘祖师喇勒贡巴饶赛在此寺圆寂,其肉身存于寺中石窟。此寺规模不大,仅因历史悠久,素享盛名。清同治年间(1862—1874),毁于兵乱。现存佛堂,内塑有喇勒贡巴饶赛泥像,僧舍及寺前塔焚。
朝鲜族传统食品。亦称药饭。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朝鲜李朝洪锡漠《东国岁时记》载:“炊糯米拌枣、栗、油、蜜、酱,并蒸调海松子,名曰药饭”。又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载:“东俗谓蜜为药,故蜜饭曰药饭”。此为上
明代四川地方茶叶专卖机构。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置。地点在碉门(今四川天全)。初,雅州茶局岁收茶411600斤。其职责是征收茶税,易红婴、毡衫、米、布、椒蜡,以资国用。并负责与藏区以及其他地方少数
?—1784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策伯克多尔济之弟。初率部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与兄随渥巴锡东返祖邦,受清廷封一等台吉。四十三年(1778),兄策伯克多尔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叆河卫,并将永乐七年(1409)所设爱河卫作爱哈卫。
见“廧咎如”(2563页)。
吐蕃大臣。全称思兰·达扎路恭,又称论悉诺罗,一说即唐书之马重英。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大臣。曾因崇信本教反对兴佛遭流放,后改信佛教。赤松德赞未掌政时即得到其支持,消灭臣下叛乱,故深
藏族古部名。见于《元史·世祖纪》。元代分布于威州(属宣政院辖地,在今四川阿坝地区汶川县一带,治汶川西北)汝凤川。元至元七年(1270)五月,汝凤川番族8千户内附,其酋长入朝,授宣命,赐金符。
?—1382元朝宗室。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后裔,梁王孛罗子。顺帝至正(1341—1368)间,袭梁王位,镇云南。二十四年(1364),云南遭夏明玉珍攻,弃城退保金马山。后征调大
在今河北张家口市一带,一说为宣化县境内。东晋咸和二年(327),拓跋纥那率军与后赵战于句注陉(今山西代县西北句注山)北,不利,迁居于此。北魏时属于郊甸范围之内。永兴五年(413),奚斤等破越勤倍尼部于
见“曲弥万户”(7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