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捕清吏司
清官署名。初设督捕前、后二司及督捕厅,隶兵部,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隶刑部。雍正十二年(1734),废督捕前司和督捕厅,改督捕后司为督捕清吏司,简称“督捕司”。掌理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事务。各旗凡有逃匿旗人,以“逃牌”向该衙署投递,一则咨刑部,同时报所署地方衙门查拿、审讯、定罪;各省缉捕“逃旗”之人,亦册报刑部,由该司核办。设满、汉郎中各1人,满洲员外郎1人,满、汉主事各1人,另有经承、笔帖式等职。
清官署名。初设督捕前、后二司及督捕厅,隶兵部,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隶刑部。雍正十二年(1734),废督捕前司和督捕厅,改督捕后司为督捕清吏司,简称“督捕司”。掌理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事务。各旗凡有逃匿旗人,以“逃牌”向该衙署投递,一则咨刑部,同时报所署地方衙门查拿、审讯、定罪;各省缉捕“逃旗”之人,亦册报刑部,由该司核办。设满、汉郎中各1人,满洲员外郎1人,满、汉主事各1人,另有经承、笔帖式等职。
?—1862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福州将军壁昌子。荫生出身。道光间,由道府升按察使,署布政使。咸丰二年(1852),赴河南军营,为钦差大臣琦善办理文案。八年(1858),由山西巡抚调河南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晃合丹、晃忽坛、晃兀摊、黄忽答等。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之子晃豁坛后裔组成。原由察剌合、蒙力克(明里)父子率领依附蒙古孛儿只斤部也
?—182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姓富察氏。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翻译生员考补内阁中书。历官四川顺庆府通判、湖北兴国州知州。嘉庆元年(1796),赴荆州军营,随巡抚惠龄镇压白莲教起义,平凉山覃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间的一次重大战役。雍正九年(1731)六月初,大小策凌敦多布引兵3万屯额尔齐斯河源,谋犯清军北路。密遣人至清军诈降,诡言准军大队未至,前锋2千,驼马万余,驻博克托岭,距清军3日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太兰卫,并说清代太兰冈与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西三十里老城)相近,清太祖努尔哈赤1585年败浑河诸部兵于此。
①突厥可汗、西辽皇帝及蒙古一些部首领的称号。又译局儿罕、菊儿罕、菊律可罕、葛儿罕。“罕”又作“汗”。《史集》释为“威武”;《元朝秘史》译作“普皇帝”,意“诸部共主”、“全体之君主”,“犹言大汗也”(《
见“拓跋嗣”(1358页)。
门巴语音译,意为“鬼”。旧时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被视为“鬼人”的社会阶层。在墨脱宗(相当内地县)约占门巴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经济上与普通农奴无过大差别,可以领种差地,有独立经济。社会地位最为低下,被诬称为
近代壮族人民反对外国传教士侵犯中国主权的案件。亦称“马神甫事件”。清咸丰三年(1853),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Auguste Chapde-laine, 1814—1856)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壮族地区搜
古族名。※戎的一支。周幽王元年(前781),周王命伯士往伐,反为所败,伯士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