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历法

蒙古历法

蒙古族所行的纪年法。蒙古族最早行自然历法,以草青一度为一岁,见月圆而为一月,若草青迟迟,则知是年有闰月。至12世纪末期,开始采用十二生肖纪年法,称“鼠儿年”、“牛儿年”等。及蒙古汗国建立,采用干支纪年,旋承袭金朝所用大明历。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编制※《西征庚午元历》,未颁行。窝阔台汗七年(1235),由耶律楚材复行勘算大明历,印成历书颁行。世祖至元四年(1267),一度行札马鲁丁呈进之※万年历。十三年(1276),进一步参照历代历法编制新历,十七年(1280)历成,名曰“授时历”,自是沿用不替。然蒙古民间早先多受西域及诸兄弟民族历法影响,后又大受藏历影响,在藏历传入前,官方所颁历法仅行于上层。民间多以蓝(或青)、红、黄、白、黑5色,分阴阳,成10数,代天干,以十二生肖代地支,二者相配,称“青龙年”、“黑虎年”等,以之纪年,每循环一次为60年。明中晚期藏历大量传入后,则大多以木、火、土、金(或铁)、水等五行之象,分阴阳,成十数,与十二生肖相配,称“铁牛年”、“木兔年”等,以之纪年,亦每循环一次为60年。此历法在蒙古族民间一直流行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遍改用公元纪年。

猜你喜欢

  • 阿尔拉山卫

    见“阿剌山卫”(1226页)。

  • 田子甲

    唐宋时邕州羁縻州服兵役的农奴。最早见于北宋王安石《论邕州事宜》:“其选择管内丁壮事艺精强之人,与免诸般科率工役,则谓之田子甲,又谓之马前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亦谓:田子甲“言耕其田而为之甲士也”

  • 新州之战

    契丹王朝建国初与中原王朝的一次大战。916年,契丹开国后发兵南下攻晋,八月,拔朔州(治今山西朔县),擒振武节度使李嗣本。乘胜下武州(治今山西五寨),克妫州(治今河北怀来),取蔚州(治今河北蔚县),形成

  • 高丽江

    见“图们江”(1435页)。

  • 邕州都督府

    唐羁縻府名。岭南西道最高羁縻衙署。贞元年间(785—805)置,治所在邕州(今广西南宁)。初辖个羁縻26,个羁縻州。为峒僚人(今壮族先民,在越南称岱族或侬族)聚居区,属侬峒、黄峒者多。以其首领为都督、

  • 裴玢

    747—812唐初疏勒王裴绰五代孙。出生于长安,成年后曾作金吾将军论惟明的兼人。建中四年(783)冬,朱泌之乱时,因在奉天(今陕西乾县)护德宗有功,封奉天定难功臣,忠义郡王。后任鄜州节度使辖下都虞侯。

  • 崦嵫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西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崦嵫山,在甘肃天水西境。古代常用来指日没的地方,《山海经·西山经》谓“鸟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崦嵫之山”。泛指日所入之西方,故以此为馆

  • 中俄北京条约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咸丰十年(1860) 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15款。主要内容为:(1)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

  • 渝州蛮

    宋代少数民族名。东汉、魏晋称“板楯七姓蛮”,亦称“賨人”,唐称“南平僚”。有部族数十,居于渝州(今四川重庆市)东、南、西各地,其西接乌蛮、昆明、哥蛮、大小播州。治平(1064—1067)中,李光吉、王

  • 须弥福寿庙

    黄帽派喇嘛庙。藏语扎什伦布。俗称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郊狮子沟南坡。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六世班禅至京祝贺弘历70寿辰而建。规制与扎什伦布寺大体相仿。前部自石桥、山门、碑亭至琉璃坊,沿一中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