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阙特勤

阙特勤

684—731

唐代后突厥贵族。名阙,特勤为官号。阿史那氏。※颉跌利施可汗骨咄禄次子,※毗伽可汗弟。久视元年(700),随叔父默啜可汗征六州胡。神龙元年(705),胜唐将沙吒忠义。景云元年(710),率军西破黠戛斯、突骑施。开元三年(715)征葛逻禄。因战功声名显赫。四年(716),默啜死后,联合旧部,杀默啜子移涅可汗及其诸弟并亲信大臣,拥立兄默棘连为毗伽可汗。受封左贤王,总掌兵马事,辅佐汗政。十三年(725),与暾欲谷陪同毗伽可汗会见唐使袁振。十九年(731)卒。玄宗亲撰碑文,遣金吾将军张去逸、都护郎中吕向前往吊祭,立碑建庙,刻石为像。并应毗伽可汗之请,遣工匠6人,于四壁图其战阵。是为著名的※《阙特勤碑》,碑有汉文、突厥文二种,内容各异,是研究突厥史重要史料。

猜你喜欢

  • 合扎猛安

    金朝皇帝侍卫亲军的称谓。女真语“合扎”意为亲军;猛安,意为千夫长。因以皇帝亲领之,故名。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后,徙金太祖阿骨打、辽王完颜宗干、秦王完颜宗翰之猛安,合并后称之,并专立侍卫亲军司统之

  • 神圣孝章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慈利县志

    书名。田兴奎修,吴恭亨纂。20卷。成书于民国十二年(1923)。内容包括地理、沿革、疆域、天度、沿革表、旧都区表、澧水、溇水,户口表、富庶表、实业、建置、城廓、仪会、廨署、警察所、教育会、劝字所、学校

  • 西瓯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西越”。“瓯”又作“呕”,始见于《逸周书·王会解》:“伊尹正四方令,正南呕。”为分布于南方之西部越人的统称;一说为百越中的一支,与于越、闽越、南越、骆越、滇越并列,分布于

  • 彭措丹巴

    清代德格地区高僧。藏族。为德格土司丹巴泽仁之子。曾赴西藏萨迦寺学经典,返回后任德格寺寺主,完成印经院之全部工程。乾隆十一年(1745),以瞻对土司屡劫掠邻部,奉命率属下各部协助清军进剿。事平,乾隆帝特

  • 白龙江

    即“羌水”(1139页)。

  • 隅正

    元差役名。见“隅”(2135页)。

  • 伽阇那

    见“伽色尼”(1098页)。

  • 椎髻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饰。亦作椎结、高髻。其式将头部周围剪短,将中央长发挽为高髻,如锤如椎,置于头顶或脑后。古时百越民族多此发式。《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载:吴寿梦元年(前585),寿梦对

  • 乌尔呼玛勒

    ?—1732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孙。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亲王班第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五十六年(1717),随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