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黎族

黎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黎语自称“”。因分布地域不同和方言、服饰等差异,内部又分“侾”、“杞”(或“岐”)、“美孚”、“本地”等支系。现有人口1110900 (1990年),主要聚居在海南岛中南部。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源于百越一支,远在新石器时代便从大陆迁往此地生息繁衍,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西汉时被称“骆越”,东汉至隋唐多称之“”或“俚”,是对南方民族一种泛称。黎的名称始于唐末,宋以后沿用至今。很早就从事刀耕火种农业,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魏晋以来与南来汉人不断接触,受到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的影响,宋以后一些与汉族杂居地区,生产工具和耕耨灌溉之法已与汉族无异。除种植稻米、薯类外,黎峒出产的香料、槟榔、椰子、黄腊、赤白藤等特产和青桂、花梨等珍贵木材通过汉商转销大陆各地。妇女纺、织、染、绣工艺极精,所织“黎锦”、“黎幕”、“黎单”绚丽多彩,早就闻名于世。到了明清,大部分黎族地区已确立封建地主经济,但迄至解放前夕在五指山腹地部分地区仍残留有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形态(合亩制)。随着封建化的扩大和深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明代以来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此起彼伏,进入近现代,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海南岛,又展开反帝反封建斗争,后来还积极参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黎族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民谣、口头文学、传说故事以及各种舞蹈和乐器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些地区到解放初期仍保留文身、黥面、椎髻、居船形屋、“放寮”、不落夫家和自然崇拜等古老习俗。

猜你喜欢

  • 破丑重遇贵

    党项羌族首领。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部将。宋雍熙二年(985)随同李继迁及部属张浦、李大信等诈降宋将曹光实,诱杀之,取银州,被李继迁授为蕃部指挥使。淳化元年(990),又为李继迁所遣诈降李继捧,取夏

  • 萧挞不也

    ?—1077辽道宗朝大臣。字斡里端。契丹族。国舅郡王萧高九孙。史载其性刚直。咸雍年间入仕,补祗候郎君。大康元年(1075),为彰愍宫使。娶道宗次女赵国公主糺里,拜驸马都尉。三年,迁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

  • 交参户

    元代户类之一。中统元年(1260)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将所有人户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等。交参户系指过去括户时曾经入籍,后来迁徙他乡,因而在当地重新登录著籍的人户。

  • 提炉

    帝王仪仗之一。通常为12对,于帝王出行时,分左右列于仪仗队中,引导前行。清朝为笼络蒙藏高僧,如达赖、班禅、呼图克图等,迎送之时,例由雍和宫喇嘛备办绣龙黄盖、黄轿及黄龙坐褥供其乘坐,并用提炉为仪仗,作先

  • 花山节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采山坪、采花山、跳花山等。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较为盛行。是隆重节日之一。节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或七月。行期可达10余天,连续在几个花山的广场上进行活动。贵

  • 文昭

    1679—1732清初诗人。爱新觉罗氏。满族。饶余亲王阿巴泰曾孙,原封镇国公百绶子。字子晋,号茶翁、芗婴居士、紫幢轩主人,自署北紫山人。辞爵读书,从王士祯游。工诗,,才名颇盛,其诗取百家之精华。著有《

  • 西兰卡普

    土家族传统手工织品。土家语音译,意为织锦。一种织锦花被面。流行于湘、鄂土家族地区。织物以红、蓝、白色棉线为经线,选各色棉线为纬线,采用通经断纬挑织而成。用三块连在一起,每块两端是花边,构成一幅完整图案

  • 释教总制院

    见“总制院”(1744页)。

  • 蛾昌

    即“峨昌”(1866页)。

  • 夏行美

    辽朝官员。渤海遗裔。官至副部署。辽太平九年(1029),渤海王族后裔大延琳据辽东京(今辽宁辽阳市)起兵反辽,时行美官辽渤海帐司,总渤海军驻保州(治今朝鲜义州与新义州之间),大延琳密遣人劝其暗图辽统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