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
【生卒】:约前370—约前310
【介绍】:
战国时宋国人。尝为魏惠王相。主张联合齐楚消弭战乱,为“合纵”策略之组织者。后受张仪排斥,一度游于楚、宋。善辩,与庄周友善。庄周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为名辩学派“合同异”论之代表人物,持论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又富于自然科学知识,答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时,“不辞而应,不虑而对”。有《惠子》,已佚。
【生卒】:约前370—约前310
【介绍】:
战国时宋国人。尝为魏惠王相。主张联合齐楚消弭战乱,为“合纵”策略之组织者。后受张仪排斥,一度游于楚、宋。善辩,与庄周友善。庄周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为名辩学派“合同异”论之代表人物,持论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又富于自然科学知识,答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时,“不辞而应,不虑而对”。有《惠子》,已佚。
【介绍】:清福建永春人。其家世代兄弟同居已十二世。家建二堂,以别男女饮食,家范整肃。每世以一人督家政,婚娶葬祭,量力办治。
【介绍】:宋明州鄞县人。工书。神宗熙宁三年,以布衣上篆书《证宗要略》三卷,命为御书院祗候。
【生卒】:1671—1738后【介绍】:清安徽贵池人,字复古。吴应箕孙。父吴孟坚亦隐居以终。铭道守祖与父之志,布衣终老,游迹半天下。诗多豪宕激楚之语。有《复古诗集》、《滇海集》。
【生卒】:1764—1845【介绍】:清浙江仁和人,原名榆,字叔美,号松壶,又号壶公,又号卐居士。足迹逾万里。工诗,深研画学。摹人物皆神似。所绘金碧云山,尤妍雅绝俗。有《松壶画赘》、《画忆》等。
【介绍】:明湖广蕲水人。夜半,邻家失火,恩惊出,遍寻母不得,复突入,与母俱死。
正统七年(1442),与蓝受贰等率广西瑶、壮等族起义,不久受贰被害,他继续坚持斗争,义军曾发展到一万多人。成化元年(1465),明将韩雍率军镇压,被俘牺牲。明军截断江上大藤,将大藤峡改名断藤峡。
【介绍】:明末清初江南歙县人,本姓吕,字夏昌,号赤岸。明末移家池州,又迁南京。以医为业。善画山水,尺幅有千里之势。有《赤岸集》。
【生卒】:?—1555【介绍】:明浙江定海人,字大昌。为定海卫指挥使。屡总诸卫将士备倭。尝率舟师攻海寇,腹中一矢,仍挥舟奋进,卒破之。后倭寇犯瑞安,率部往援,中伏死。
【介绍】:清江苏长洲人,字畹先,一字天山,号南原。康熙四十七年,以贡生任江苏仪征教谕。山水学元人,曾游京师,为宋骏业、王原祁称赏。精缪篆、隶书。有《隶辨》。
【生卒】:1006—1054【介绍】:宋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