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赵岐平生多次对其侄子交代死后之事、墓葬的方法规格。事见《后汉书·赵岐传》。后以“赵岐忙”谓人过于关心生死之事。罗隐《经故友所居》:“清论不知庄叟达,死交空叹赵岐忙。”
【介绍】:见郑露。
【介绍】:李绅《望海亭》诗句。望海亭,诗题自注:“在卧龙山顶上,越中最高处。”诗句写站在望海亭上,傍晚的雾气若明若暗,江中帆影显得很渺小;烟霭笼罩的树木苍茫一片,引起旅人迷乱的思绪。两句对仗工整,意境
【介绍】:戴叔伦《李大夫见赠因之有呈》诗句。迥,远。上句写日光、水光交相辉映,下句写远山、秋云相映成趣。二句总写秋天水寒山清动静相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精神振奋、心怀喜悦之感。
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载:杨修曾跟从曹操经过孝女曹娥的墓,其墓碑背面有“黄绢幼妇,外孙?臼”八个字,杨修很快便悟出其义为“绝妙好辞”。后因以“黄绢”作称美诗文佳作的典故。薛存诚《御制段太尉碑
【介绍】:王昌龄作。写与友人在美景如画的春源宴饮的情况。谭元春曰:“‘引’字写景曲至可想。”钟惺曰“‘传’字跟‘失’字有情。”(《唐诗归》卷一一)
联句的一种。指唱和者先对一句,后出一句,再和者亦先对一句,后出一句,依次相属,如辘轳牵引不绝,故称。宋杨億《谈苑·唱和联句》:“凡联句,或两句、四句。亦有对一句,出一句者,谓之辘轳体。”
【介绍】:杜甫《野望》(“清秋望不极”)诗句。孤城,指秦州(今甘肃天水)。二句写秋野远望所见日暮景色:水空天净,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暮迷离,孤城隐暮霭之中。兼、净、隐、深四字,写景沉细可想。
【介绍】:五代高僧。一作省澄、文僜。俗姓阮。泉州仙游(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出家于本州龙花寺。后梁、后唐时,谒福州鼓山神晏、长庆院慧稜等,未契机缘。终嗣保福从展而悟禅机。后游吴越,归泉州,住招庆寺
【介绍】:唐末禅僧,嗣石霜庆诸,居衡山之东,号七宝台。不衣蚕缕,时谓泰布衲。平生不收门徒,逍遥自在。善为塔铭碑颂,亦善为诗偈,诗人齐己等皆与之往来。终年65岁。《祖堂集》、《宋高僧传》有传。《全唐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