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韩偓作。沙县、龙溪县,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作于后梁开平四年(910)作者避难闽中时,描绘了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途所见,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村庄景象的描写,揭露了唐亡后藩镇军阀的罪恶行径,反映了兵荒
【生卒】:?—688【介绍】:高祖李渊第十四子。新、旧《唐书》有传。初封蜀王,后改吴王,再改霍王。历刺寿、绛、徐、定、襄、青等州。高宗在位时颇加信任。后坐与越王李贞谋反事徙居黔州,死于中途。《全唐诗补
【介绍】:韦应物《过昭国里故第》诗句。筠,竹。合,连,满。二句通过对昭国里(长安坊市名)荒池、野竹、绿庭、幽草等的描写,渲染了长安故居的萧条荒凉气氛,为下文抒发伤逝悼亡、独居冷落之感做了铺垫。
地名。汉时为大小榆谷地。唐景龙四年(710),吐蕃赞普请与唐通婚,唐以金城公主许之,吐蕃因请九曲为公主汤沐邑。吐蕃得九曲后,叛唐。天宝十二载(753),哥舒翰收复九曲,以其地为洮阳郡。今为青海化隆回族
①自得。韩愈《南溪始泛三首》之二:“上去无得得,下来亦悠悠。”②屡屡,频频。王建《洛中张籍新居》:“云山应喜重重见,亲故应须得得来。”贯休《陈情献蜀皇帝》:“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③犹特特
【生卒】:920—974【介绍】:五代文学家。字楚金。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南唐中主时,为秘书郎,曾屡遭贬谪。后主时,累迁屯田郎中、右内史舍人。宋开宝七年(974)卒,谥文
本为一种古代兵器,进可以拒,退可以钩。引申为辗转调查,反复推问。《汉书·赵广汉传》载:赵广汉即“精于吏职”,“善为钩距”。白居易《七年春题府厅》:“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
清嫩虎选编。无卷数。选录唐代妇女38家诗约200首,以薛涛、李冶、花蕊夫人最多。无序跋,无笺注、评点。卷末附收白居易、王建等吟咏女子的诗作若干首。有抄本,世所罕见。
【介绍】:一作陈诩,字载物,闽县(今福建福州)人。贞元十三年(797)进士。官终户部郎中、知制诰。与欧阳詹等有酬唱。《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2句。
【生卒】:933—951【介绍】:字子松,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中主李璟次子。幼颖异过人,有成人之风,十四岁封乐安公。精于骑射而厌戎马征杀。工诗,常与朝士宴游,诗句清古,颇为时人传诵,惜不永年,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