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金陵怀古

金陵怀古

【介绍】:

①(全)司空曙作。金陵,今江苏南京。诗人目睹当年金陵宫阙的荒芜颓败之景,以庾信被留北朝故事,喻写梁朝国运之衰亡。其意在借古伤今,慨叹中原藩镇割剧、战乱方炽,唐朝国势衰微而士民不保。明唐汝询评云:“上联慨金陵之已废,下联伤开府之不还,意谓信之被留,足征南朝之弱,是以有今日黍离之悲。”(《唐诗解》卷二三)②(全)刘禹锡有《罢和州游建康》诗,或以为本诗亦是时所作。然二诗时令不合,必不可据。故定此诗为刘禹锡大和六年(832)初春赴苏州刺史任途经金陵之作,较为合理。诗为情景交融之作,前半侧重于写景,但“蔡洲新草绿”之句,已有感于昔年之征战,以致于故垒萧萧也。后半抒情,以人事与山川对比,强调兴废是由人事决定的,与其《西塞山怀古》诗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同一机杼。末句“《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有感于陈后主的亡国之音,而在其江南故都之地,数百年后,时有传闻,以至作者经行此地,听之而致感也。故此并非泛咏典故之作,盖亦有所指实。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二句,可与此互相发明。③(全)许浑作。此诗当作于文宗大和八年(834)前后,其时诗人正在江南游历。面对金陵古城,他感慨于季世之艰难,唐运之颓败,遂写下这首寄兴深远的名作。“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二句,沉郁悲凉,写尽千古兴亡之感、沧桑物故之慨,乃全诗点睛之笔。

猜你喜欢

  •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介绍】: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句。大禹寺,即大禹庙,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县涂山南麓。二句对仗工整,写出阶前户外峰秀壑深的优美景色,衬托了人物神往物外的志趣。

  • 河岳英灵集

    选集。唐殷璠编。二卷。此书编成于天宝末年或其后。编者自序认为,唐代诗歌至开元十五年(727)“声律风骨始备”,而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三十五人(今本实为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因从开元二年(714)

  • 侯生

    即侯嬴。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参见“侯嬴”。

  • 于经野

    【介绍】: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宗时,曾任户部侍郎。景龙三年(709)重阳日,曾与韦安石、苏瓌、卢怀慎等24人随中宗登高,应制赋诗。《全唐诗》存诗1首。

  • 炊沙作饭

    用沙石煮饭。形容事情不可能实现。顾况《行路难三首》之一:“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

  • 摇艳

    飘浮;摇荡。李白《折杨柳》:“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温庭筠《黄昙子歌》:“参差绿蒲短,摇艳云塘满。”

  • 武台

    汉宫殿名,在未央宫内。汉武帝曾在此召见李陵,李陵自请将步兵五千出击匈奴。见《汉书·李陵传》。后用为咏武将受命之典。杜牧《史将军二首》之二:“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 伍员潮

    即伍员涛。元稹《相忆泪》:“会向伍员潮上见,气充顽石报心仇。”亦作“伍胥潮”。孙逖《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 骇鸡宝

    即骇鸡犀。《战国策·楚策一》有“鸡骇之犀”。晋葛洪《抱朴子·登涉》:“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古人认为通天犀角可以使鸡惊骇,故称“骇鸡宝”。亦称“骇鸡珍”。元稹《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因持骇鸡宝,

  • 自题写真

    【介绍】:白居易作于元和五年(810),三十九岁,当时为左拾遗、翰林学士。这是一首对自己画像的题诗,是作者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即自己难改刚直不阿、桀骜不驯的秉性,很难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早日归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