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魏徵

魏徵

【生卒】:580~643

【介绍】:

玄成,巨鹿(今河北晋州)人。新、旧《唐书》有传。隋末参加瓦岗农民起义军。入唐为太子洗马,累官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卒谥文贞。见识高远,直言敢谏,为唐代著名诤臣。主编《隋书》、《群书治要》,并总揽梁、陈、北齐、北周各史的编写,时称良史。文学见解精辟,但所作多为郊祀乐章与应制奉和之作,个别篇章风格遒劲,不同俗流。《全唐诗》存诗1卷,共35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录3首,移正5首。

【生卒】:580—643

【介绍】: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玄成。魏州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有大志,好读书,多所通涉。隋末参加李密义军,为掌书檄。李密败,降唐,授秘书丞。又为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拜尚书右丞。贞观三年(629),迁秘书监,参预朝政。七年(633),进侍中,加左光禄大夫。以预修周、齐、梁、陈、隋五代史功,进封郑国公。以疾辞职,拜特进,仍知门下省事。拜太子太师。十七年(643)卒,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徵辅佐太宗,直言敢谏,史以“诤臣”称之。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曾主持校辑秘府图籍,主编《群书治要》,预修五代史,在文化事业上多有建树。《隋书》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为文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梁陈浮靡之风。其谏议论文,文理兼顾,折衷南北文风。如《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词切气雄,骈中带散,对后世颇有影响。诗多为郊祀乐章与奉和应制之作,唯五古《述怀》一篇言志,慷慨苍凉,笔力雄健,绝无梁、陈之习,不失为初唐诗歌之佳作。沈德潜以为其诗“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唐诗别裁》卷一)。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载,著有《次礼记》二十卷、《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谏事》五卷、《祥瑞录》十卷、《列女传略》七卷、《时务策》五卷、文集二十卷,俱已散佚。《全唐文》存文三卷;《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三首。清光绪年间王灏辑有《魏郑公集》,有《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猜你喜欢

  • 义存

    【生卒】:822—908【介绍】:唐代高僧。俗姓曾。泉州南安(今属福建)人。年十二游莆田玉润寺,留为童侍。十七落发。大中中,北游吴楚、梁宋等地,受戒于幽州。咸通六年(865)归福州芙蓉山。十一年(87

  • 迎李员外

    【介绍】:鱼玄机作。见《迎李近仁员外》。

  • 李商隐

    ①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共八章,重点介绍李商隐的生活时代、生活经历特别是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分析李商隐的政治诗、咏怀诗和无题诗的思想与艺术特色。该书作为《中国文学史知识读物》丛书之一

  • 宇文融

    【介绍】: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开元初任富平尉,九年(721),任监察御史,十年(722),进殿中侍御史,充覆囚使,勾当租庸地税使、覆田劝农使。十二年(724),拜御史中丞

  •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

    【介绍】:白居易作于宝历元年(825)秋苏州刺史任上。薛阳陶,李德裕乐童。觱篥,簧管乐器。诗先写薛氏之师承,又极言薛氏技艺之高,比喻生动贴切,末写薛氏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查慎行评“翕然声作疑管裂”

  • 不分

    ①(—fèn)不平;不满。白居易《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吕温《道州秋夜南楼即事》:“不分匣中镜,少年看白头。”②不怨恨。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 三州唱和集

    元稹、白居易、崔玄亮著。贞元十九年(803),元、白、崔三人同登拔萃科。长庆二年(822),白居易除杭州刺史,次年,元稹、崔玄亮分刺越州、湖州,三州相邻,三人遂常寄诗酬唱,直至长庆四年五月白除太子左庶

  • 高力士

    【生卒】:684—762【介绍】:潘州(治今广东高州)人。本姓冯。武则天圣历元年(698),被送入宫当太监。因小故,被逐出宫。内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故改姓高。历宫教博士、宫闱丞、内府令。中宗景龙中,玄宗

  • 云门寺

    寺名。①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云门山上。刘长卿有《云门寺访灵一上人》诗。②在今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北云门山上。参见“云门⑤”。

  • 高蟾

    【介绍】:唐代诗人。河朔(今山西、河北一带)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寒素,性倜傥不群,尚气节,胸襟磊落。初累举进士不第,赋诗自嗟。后为人力荐,遂于咸通十四年(873)登进士第(一说于乾符二年)见《唐才子传